*境外申请:中印主要以 EB1a 和 NIW为主,以及 ROW 的各种各样,比如菲律宾护士、墨西哥牛奶工等(10%)
== 绿卡入口的另一种计算方式:I-140及其转化率 ==
移民局从2018年4月开始,不定期公布 I-140 获批情况,可以用来预测backlog。这份表格最早叫做《Count of Approved I-140 I-360 and I-526 Petitions as of April 20 2018 with a Priority Date On or After May 2018 Department of State Visa Bulletin》,即:按照2018年5月的排期表,获批但尚在排期中的 I-140、I-360 (EB4)、I-526 (EB5) 数量。后来这份表格又公布过好几次,名称也改为《Form I-140, I-360, I-526 Approved EB Petitions Awaiting Visa Final Priority Dates By Preference Category》
这系列表格的问题是,这里并没有按照申请人去重,也没有看申请人是否已经获得绿卡。纯粹就是数 I-140 申请批准数,然后只要 PD > VB上的排期日,就计入。所以就带来了以下的问题:
* 对于 EB1,因为排期倒退,很多人其实已经绿了,还被计入一次* 对于 升级降级,比如 NIW 升级 EB1,即使绿了以后,这份 NIW 仍然会被计入* 对于 换工作等导致的重复申请,也没有去重
所以,如果使用这一系列表格,就牵扯到“转化率”的问题,即 1份 I-140,对应多少绿卡名额的需求?
* 重复率,包括升级、降级、换工作* 无效率,比如死亡、离开美国、结婚了走婚绿等。如果主副都有 I-140,副申请自己的 I-140 在这里也可以被认为放弃的* 家属率,一个主申请人会带多少家属
对于这些比例,如果单个估计,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偏差。因为:首先每个因素都没有公开数据,只能靠猜。其次,多个因子累加,每个多猜20%或少猜20%,累计以后就会产生巨大的差异。相反的,由于 I-140 库存数据是定期公布,且每年的绿卡发卡量也公布,可以通过 I-140 消耗量 对比 绿卡名额实际发放量,得到实际上的 I-140 和绿卡的转化率。这个比例,对于中国来说,一直稳定在 1.1 - 1.3 上。即,中国的一份 I-140,在不同年代大概有 110% 到 130% 的绿卡需求。举例就是,如果某年 I-140 批了 1000 个,那一年对应的绿卡需求就是 1100 - 1300 个。
所以,本来对于 ROW 来说,只要人在美国,不管什么身份,能找到雇主就等于绿卡稳了。现在要排期,就意味着增加了 H1b抽签 这个不确定性。这已经不是“多等两年”的事情了,而是能不能留美的原则性问题,所以必然招来 ROW 的各种激烈反抗。
== 2019年算排期 ==
如果在2019年进行中国排期预测,将是史上最惨的:
* H1b 批准率,中国占了近20%,史上最高* I-140 批准量, 中国 从之前的 六千多,猛增到 一万多* EB1 出现排期,导致中国每年正常从 EB1 拿卡的 6,000+ 需求,会被卡在 2,803 的 country cap *大量移民中介推广 NIW,卖点是”排期类似EB1,要求比EB1低“ 。 这些人可能会停 同时,很多 PhD 留 在更简单的 NIW 上, 学生 不再 追求EB1a 攒论文攒引用拼 EB1 , 而直接开始准备 NIW。这都 导致 EB2 2018 以后的 NIW 暴涨。随着 EB1 下沉 NIW,EB2 下沉 EB3,最终大家一起 排 期进一步恶化到天长地久
当然,人算不如天算,2020年发生了疫情,导致 ROW 的需求大跌,EB1 恢复 无排期,且 EB 从 FB 拿到了巨量名额(详见 [[绿卡名额分配]]),暂时缓和了排期的问题。但疫情只是延缓,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随着美国国内恢复正常,大量的绿卡需求会重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