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更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 較舊編輯
較新編輯 →
排期表的制定
(查看原始碼)
於 2022年5月24日 (二) 04:38 的修訂
增加 207 位元組
、
2 年前
→排期表的制定
第12行:
第12行:
*Visa Office (VO) 按月分配名额,结合上报的审结列表,划定排期的日期。其中,会考虑如下因素:
*Visa Office (VO) 按月分配名额,结合上报的审结列表,划定排期的日期。其中,会考虑如下因素:
**以往的名额使用情况
**以往的名额使用情况
−
**预测下月的名额使用情况和退回情况
+
**预测
使领馆
下月的名额使用情况和退回情况
(使领馆如果有人员变动等导致面试能力受限的,需要提前汇报)
**预测的 USCIS 使用情况(这是个神坑)
**预测的 USCIS 使用情况(这是个神坑)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以后,如果名额有多余,那就是 C。如果名额不够,那就以最后一个'''排不到'''的人的排期日划线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以后,如果名额有多余,那就是 C。如果名额不够,那就以最后一个'''排不到'''的人的排期日划线
第42行:
第42行:
*USCIS继续处理485,更多的数据报给DOS,排期只能龟速前进
*USCIS继续处理485,更多的数据报给DOS,排期只能龟速前进
−
USCIS和DOS对于pending case常用inventory“库存”一词,也常用demand“需求”一词。而名额就是supply“共给”。如何build up inventory,使得supply matches demand其实是很典型的供应链管理。很遗憾,不管USCIS还是DOS,虽然都在用这些供应链的词汇,但从来没有用供应链的思路去解决过这个问题。排期的前进后退,在供应链管理中是典型的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的体现。它是指,因为信息需要逐层传导(消费者-经销商-分销商-供应商-生产商),数据不仅滞后,并且信号会被逐层放大,导致缺少的时候更缺,过量的时候更过。每次收不到表的时候,因为信息传导滞后,就会超额前进排期,名额也会超发2803个。每次表收多了,就会超额后退,甚至出现欠发,发不满2803(史上最少一年中国EB3只发了1077个)。解决牛鞭效应的方法,无非就是几个途径:上下游数据共享和透明、加速周转(即加快USCIS处理速度),基于历史数据的更好预判等等。可惜的是,数据透明做不到,因为USCIS没有法定义务提供数据,且电子系统也不存在。加快周转更没可能,在过去的10年,USCIS只有越来越慢,从未加速过。基于历史数据预判,不是DOS公务员的行事风格,他们更希望照章办事,一板一眼,这样自己不负责,反正“依法办事”。如果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预测”,算对了也没人表扬,反而是算错了容易被告,得不偿失
。
+
USCIS和DOS对于pending case常用inventory“库存”一词,也常用demand“需求”一词。而名额就是supply“共给”。如何build up inventory,使得supply matches demand其实是很典型的供应链管理。很遗憾,不管USCIS还是DOS,虽然都在用这些供应链的词汇,但从来没有用供应链的思路去解决过这个问题。排期的前进后退,在供应链管理中是典型的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的体现。它是指,因为信息需要逐层传导(消费者-经销商-分销商-供应商-生产商),数据不仅滞后,并且信号会被逐层放大,导致缺少的时候更缺,过量的时候更过。每次收不到表的时候,因为信息传导滞后,就会超额前进排期,名额也会超发2803个。每次表收多了,就会超额后退,甚至出现欠发,发不满2803(史上最少一年中国EB3只发了1077个)。解决牛鞭效应的方法,无非就是几个途径:上下游数据共享和透明、加速周转(即加快USCIS处理速度),基于历史数据的更好预判等等。可惜的是,数据透明做不到,因为USCIS没有法定义务提供数据,且电子系统也不存在。加快周转更没可能,在过去的10年,USCIS只有越来越慢,从未加速过。基于历史数据预判,不是DOS公务员的行事风格,他们更希望照章办事,一板一眼,这样自己不负责,反正“依法办事”。如果自己发挥
太多的
主观能动性去“预测”,算对了也没人表扬,反而是算错了容易被告,得不偿失
,所以还不如保守一点的好,USCIS说啥就是啥,你说你能发多少,我就100%相信你
==AB表==
==AB表==
Nekosama
404
次編輯
導覽菜單
個人工具
中文(澳門)
建立賬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澳門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台灣正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最近修改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工具
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取得短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