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美國EB綠卡名額探究:到底中國人能拿到多少EB綠卡?

於 2021年8月18日 (三) 20:00 由 Nekosam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中国人每年绿卡的数目

目錄

移民配額總數

美國移民法規定, 有名額限制的美國移民簽證(綠卡)包括三類:親屬移民(FB, Family Based),職業移民(EB, Employment Based),和樂透抽獎移民(DV, Diversity Visa)。除此之外,還有無名額限制的直系親屬類(IR, Immediate Relative),也就是美國公民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和父母。

其中 FB 配額是 480,000,EB 配額是 140,000,DV 配額是 55,000(題外話:中國人無法參與樂透抽獎移民)。所以總共的綠卡數量是 675k。但是,雖然 IR 名額沒有限制,但不代表 IR 不計名額。IR 的發放數量,會扣除 FB 的名額。但同時移民法又規定了,FB 的名額保底最低為 226,000。在前每年 IR 的數量遠大概是 500k,大於 FB 的配額 226k,所以 FB 已經被扣成了負數,然後 FB 每年的額就是保底數字 26k,000。因此,實在不發生以外的情況下,每年三類移民的綠卡年度配額總數是421,000。

例外情況就是,每財年結束時,上一財年 FB / EB 用不完的名額,交叉給對方在下一年使用。美國政府的財年是10月1日開始。但由於前文提到,FB 名額實際上因為 IR 已經被倒扣成負數,只能拿保底的226k,所以,EB 一年僅有的 140k 名額,哪怕一個不用,全部給FB,也就只能把 FB 從負數變成 ~100k 左右,到最後還是拿保底數額 226k。因此 EB 發不完的名額,實際上就是浪費掉了。至於 FB 用不完的,是可以完整給下一年的 EB 的。

歷史數據顯示職業移民綠卡配額在美國移民總數中佔比較小。以2017年美國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公佈數據為例:合法移民總數1,127,167,其中職業移民137,855, 佔所有合法移民的12.23%;2017年其他綠卡類別包括:抽籤移民51,592,難民和庇護146,003, 家屬移民(FB,Family-Sponsored)232,238, 公民直系親屬(IR,Immediate-Relative)516,508。

職業移民分類和配額

在上述的 EB 職業移民中,美國移民法將其細分為 5 個子類別,也就是眾所周知的EB1、2、3、4、5。同時移民法也規定了,EB1、2、3分別佔EB總共配額的28.6%,EB4、5分別佔EB總數的7.1%。這個計算是百分比,基於總配額。所以,如果有 FB 給 EB 的名額,這些名額都按百分比分配。具體如下:

種類 正常年份計算 正常年份名額 2021財年計算 2021名額
EB1: 140,000 x 28.6% 40,040 262,000 x 28.6% 74,932
EB2: 140,000 x 28.6% 40,040 262,000 x 28.6% 74,932
EB3: 140,000 x 28.6% 40,040 262,000 x 28.6% 74,932
EB4: 140,000 x 7.1% 9,940 262,000 x 7.1% 18,602
EB5: 140,000 x 7.1% 9,940 262,000 x 7.1% 18,602

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根據移民法規定,EB綠卡申請人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作為附帶受益人,同樣也是佔用上面表格中的這些移民配額的(使用與主申請人相同的類別和 Priority Date)

如果百分比記不住,可以簡化成:

  • EB1EB2EB3各占每年職業移民綠卡全球總配額的2/7(各約4萬張,包括主申請人和家屬)
  • EB4EB5各占每年職業移民綠卡全球總配額的1/14(各約9940張,包括主申請人和家屬)

國別限制和排期

在有名額限制的綠卡類別中,移民法還規定了每個國家的移民總數不得超過總數的 7%。注意這個不是 entitlement,不是說某個國家保證能拿到 7%,而是說,任何國家不能超過 7%。否則地球上一百多個國家,每個 7% 那加起來就遠超 100% 了。

對於「移民大國」,比如中國、印度、墨西哥來說,INA 202(e)規定,凡是 EB + FB 的總名額超過了 7% 的,則這個國家的 EB:FB 比例,以及 EB 的 1:2:3:4:5,以及 FB的 1:2:3:4,都要按全球名額比例分配,不能調劑。比如,墨西哥 FB 多於 EB,不能把墨西哥的 EB 名額「調劑」給 FB,使得墨西哥 FB 多進一點。

對於沒有達到總數 7% 的國家,這個 7% 只限制總數,不限制類別。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韓國每年 EB2 名額超過了 2803,卻沒有排期的原因。這是因為韓國本身 EB總數就很少,FB 的人數更少,所以他們 EB +FB 的總人數遠沒有到達7%的限制,故而在類別內不受 7% 限制。而中國申請人和印度申請人 EB+FB 的總人數多於 7%,因此在 EB 的每個類別里,他們都要受到 7% 的限制,從而出現了排期的現象。

中國人每年綠卡的數目

移民法中的國家配額,是出生地配額,不是國籍配額,所以不因之後的國籍變更而變化。根據上文說明,中國人在EB綠卡獲得數目上需遵循7%的限制。那麼我們可以進而得到下面這張表:

種類 正常年份計算 數量 2021年計算 2021數量
EB1中國: 40,040 * 7% 2,803 74,932 x 7% 5,246
EB2中國: 40,040 * 7% 2,803 74,932 x 7% 5,245
EB3中國: 40,040 * 7% 2,803 74,932 x 7% 5,245
EB4中國: 9,940 * 7% 696 18,602 x 7% 1,302
EB5中國: 9,940 * 7% 696 18,602 x 7% 1,302

實際上中國人會獲得多於上述數目的綠卡數目,因為移民法同時規定了「剩餘補給」的規則,從而導致會有一些額外的名額。這些名額經常被俗稱為SO, Spill Over:

  1. 7% 的內部調劑:早年中國的 FB 數量沒有如今這麼大,所以曾經的中國 EB 是可以享受韓國待遇的。如今中國 FB 名額增多,在 7% 限制內調劑的情況,基本已經不復存在。
  2. 之前已經提到的,移民法規定了 FB 到 EB 的隔年「剩餘補給」原則,即上一年未使用的 FB 的總名額,會加到下一年的 EB 總名額。在正常情況下,這很難發生。但是在COVID-19期間,由於疫情導致美國駐外大使館紛紛關閉的原因,而 FB 往往都是在境外申請,因此在疫情期間有比較大數量的 FB 面試被取消,或者本來計劃入境的 I-485 申請人無法入境。隨着美國駐外使領館的逐漸開放,這部分「剩餘補給」不會是常態。這部分的「SO」每年計算一次。
  3. 移民法也規定了 EB 每個子類內部有類內的「剩餘補給」原則,即同一類內如果有剩餘名額,可以給這一個類別內需要更多名額的國別使用。舉例來說,正常年份里,EB2 有 40,040 的名額。如果在中國印度用完了他們自己的各 2,803 名額,且 ROW 也沒有足夠需求的情況下(i.e. 剩下的名額要用不完了),此時可不受 7% 的限制,按照 Priority Date 發卡(這裏有個謠言說是,按 PD 發卡是某個自私的中國人導致的。但其實這是對於某事件的誤讀加上以訛傳訛。按 PD 排序是移民法 203(e) Order of consideration 條款規定的,並不是某個中國人給奧本一封郵件就可以改變的事)。對於大多數時候來說,「按照PD發卡」也就意味着印度人拿剩下所有的名額。少數時候,比如 2011 年時的 EB2,或者 2019 年時的 EB1,出現過「中印捆綁」,即兩國同為MRC,Most Retrogressed Country,用同一個排期日,共享剩餘名額。這部分的「SO」每個季度計算一次。
  4. 移民法還規定了EB每個子類別之間有類間的「剩餘補給」原則,即財年內,在滿足了上一條「不限國家」的情況下,如果仍然有剩餘的未用完的名額,則EB4和EB5的剩餘名額,給EB1使用;EB1又有剩餘的名額的話,就給EB2使用;EB2又有剩餘名額的話,就給EB3使用。注意:這裏獲得的名額,不受國別限制,直接給MRC。比如,2020年因為疫情,中國 EB5 無法面試,導致 EB5 名額大量浪費,於是給了 EB1。這些多餘名額在 EB1 里,不再進行國別分配,完全按照PD分配【詳見202(e)的法條文字】。

在發放綠卡的實際操作中,由於是使用的「排期表」按日期劃線,所以很難精確統計到每一張綠卡。實際發卡,每年可能會略多或者略少於法定名額。此外,由於在天安門事件後美國出於人道立場考慮給中國人發出了大量的綠卡,也就是俗稱的「64血卡」,因此要求在之後的年份里從中國當年度的EB3當中扣除300張,EB5當中扣除700張,總計數量為1000張。但是在實際上,由於早年間中國EB申請人沒有那麼多,EB尚能拿到一些SO。而對於EB5來說,本來中國就是MRC,名額最後也都是被中國拿走。所以這一名額扣除,並無實質影響。且國務院已經宣佈名額扣除完畢,未來將不再需要扣除這1000的名額。

所以,對於EB1/2/3里的中國和印度來說,正常情況下,每個類別每個國家最多只有2803名額(包括主申請人和家屬)。相當於934個三口之家、相當於每個州每個月只有4.67張綠卡、相當於每個州不超過三個家庭。

參考文獻

美國移民與國籍法(INA)連結[1]

聯邦管理法典(CFR)「標題8:外國人與國籍」連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