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更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为什么有这么多backlog

增加 3,182 位元組, 3 年前
==AC21 / ACIWA / H1b Reform Act==
1998年, The 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and Workforce Improvement Act,简称 ACIWA。随着90年代的互联网兴起,美国的短期技术劳工(H1b Temporary Worker)出现了名额用完的情况。在各方游说之下,1998年10月21日国会通过了 ACIWA,把原 65,000 的 H1b 配额调整为临时2年 115,000, 再1年 然后 为 107,500,之后 应该 恢复原始名额 (但实际上因为AC21又增加了)
2000年,AC21法案,即 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in the 21st Century Act of 2000 通过,进一步调整 H1b 配额为:接下来3年临时增加为 195,000,且非盈利组织豁免配额。
*2005年以后:65,000(本科)+ 20,000(美国硕士及以上)= 85,000,以及 + 非盈利组织无限名额
可以看到,由于 H1b 名额从1999到2003年之间,五年的大放水,以及非盈利组织的加入,直接导致了 EB 绿卡的大量需求 。而EB123每年的配额只有120,120 都不够H1b及其配偶使用的。 从此 ,EB 排期成为常态。
==最近几年的H1b名额==
2004年的H1b改革法案要求,USCIS 需要公布每年H1b签证的统计数据。自2004起,每年移民局都会发布一份名为《Characteristics of H-1B Specialty Occupation Workers》的报告,汇报上一年 H1b 的使用情况。根据近3年的报告(2018、2019、2020财年报告),总结如下  其中
*数字为 H1b '''批准数''',不是抽签数或者提交数
以2019数据,中国占 STEM OPT 比例是20%,中国占 H1b 新批准比例正好也是20%。印度占 STEM OPT 总数的 47%,印度占新批准 H1b 总数的 60%。先抛开一些复杂的因素不谈(比如:中国的性别基本平衡,而印度留学生以男性占绝大多数。他们的印度配偶若干年后也要以 H4 身份参加 H1b 抽签),即使认为多出来的全都是搬运,也只是总数的 13% 左右。
所以, 搬运问题,目前的确 少量 存在,但不至于像网上传言那样,占了 80% 等耸人听闻的说法。
==H1b 的出口==
*其他各种身份,包括 L1、L2、TN、F1 等。这是 ROW 获得 EB 绿卡的主要来源
*境外申请:中印主要以 EB1a 和 NIW为主,以及 ROW 的各种各样,比如菲律宾护士、墨西哥牛奶工等(10%)
 
== 绿卡入口的另一种计算方式:I-140及其转化率 ==
移民局从2018年4月开始,不定期公布 I-140 获批情况,可以用来预测backlog。这份表格最早叫做《Count of Approved I-140 I-360 and I-526 Petitions as of April 20 2018 with a Priority Date On or After May 2018 Department of State Visa Bulletin》,即:按照2018年5月的排期表,获批但尚在排期中的 I-140、I-360 (EB4)、I-526 (EB5) 数量。后来这份表格又公布过好几次,名称也改为《Form I-140, I-360, I-526 Approved EB Petitions Awaiting Visa Final Priority Dates By Preference Category》
 
这系列表格的问题是,这里并没有按照申请人去重,也没有看申请人是否已经获得绿卡。纯粹就是数 I-140 申请批准数,然后只要 PD > VB上的排期日,就计入。所以就带来了以下的问题:
 
* 对于 EB1,因为排期倒退,很多人其实已经绿了,还被计入一次
* 对于 升级降级,比如 NIW 升级 EB1,即使绿了以后,这份 NIW 仍然会被计入
* 对于 换工作等导致的重复申请,也没有去重
 
所以,如果使用这一系列表格,就牵扯到“转化率”的问题,即 1份 I-140,对应多少绿卡名额的需求?
 
* 重复率,包括升级、降级、换工作
* 无效率,比如死亡、离开美国、结婚了走婚绿等。如果主副都有 I-140,副申请自己的 I-140 在这里也可以被认为放弃的
* 家属率,一个主申请人会带多少家属
 
对于这些比例,如果单个估计,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偏差。因为:首先每个因素都没有公开数据,只能靠猜。其次,多个因子累加,每个多猜20%或少猜20%,累计以后就会产生巨大的差异。相反的,由于 I-140 库存数据是定期公布,且每年的绿卡发卡量也公布,可以通过 I-140 消耗量 对比 绿卡名额实际发放量,得到实际上的 I-140 和绿卡的转化率。这个比例,对于中国来说,一直稳定在 1.1 - 1.3 上。即,中国的一份 I-140,在不同年代大概有 110% 到 130% 的绿卡需求。举例就是,如果某年 I-140 批了 1000 个,那一年对应的绿卡需求就是 1100 - 1300 个。
 
按照移民局官方数据 https://www.uscis.gov/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reports/I140_app_by_country_FY2015-2020_Q3_Q4.pdf<nowiki/>,中国的 EB123 的 I-140 批准量为:
{| class="wikitable"
|
|EB1
|EB2
|EB3
|总计
|-
|2016
|4,350
|6,488
|2,487
|13,325
|-
|2017
|4,770
|6,268
|3,906
|14,944
|-
|2018
|3,773
|10,444
|4,651
|18,868
|-
|2019
|3,773
|10,444
|4,651
|18,868
|-
|2020
|2,915
|9,792
|3,824
|16,531
|}
(对,官方数字就是2018和2019相同。应该是复制/粘贴错了)
 
应用前面”转换系数“的概念,基本上每年产生约 2.5万的需求。
==中国的名额==
对于中国来说,由于 EB2 / 3 有印度作为MRC(Most Retrogressed Country)拿所有水平SO,所以中国的EB2 / 3基本只有 2,803 个名额。具体法律原理,可以延申阅读 [[绿卡名额分配]]
EB1在2018年出现排期以前,中国稳定在可拿6000-8000名额的样子。EB1在过去几年出现排期。当中印同为MRC时(aka. 中印捆绑),中印一起拿水平SO。一旦中印解绑,则名额全部是MRC的,也就是全部SO给印度。目前因为疫情,2021年EB1重新回到C。这种情况是否会持续,还有待观察。
**EB1不能保持C的情况下,则123类都是 2,803,总计 2,803 x 3 = 8,409
*中国1年产生的需求,至少需要2-3年消化。也就是“排期晚1年,拿卡晚2-3年”的来由
** 注意这句话是描述的一般趋势,并不是严格说某年的排期一定要比前一年晚2-3年。 实际上由于各种特殊情况,比如2008年经济危机、2020年疫情 经常出现排期大跃进的情况。更何况,排期表本身就不 这个 线性的 “一般趋势” 国务院也 是全知全能,能预测未来的。所以,排 针对具体某个人或某个日 还会受到人为 影响,各种突然前进后退(俗称“建库”和“倒退”)。延申阅读:[[ 排期 表的制定]] 和 [[07大潮]]
==如果去掉国别,中国能拿多少==
*EB1能保持C的情况下,为 EB1 7,000 + EB2/3 2,803 x 2,总计 12,606,占 EB123 总名额 120,120 的约 10.5%
*EB1 EB2 不能保持C的情况下,则123类都是 2,803,总计 2,803 x 3 = 8,409,占 EB123 总名额 120,120 的 7% 整
如果取消国别:
所以,本来对于 ROW 来说,只要人在美国,不管什么身份,能找到雇主就等于绿卡稳了。现在要排期,就意味着增加了 H1b抽签 这个不确定性。这已经不是“多等两年”的事情了,而是能不能留美的原则性问题,所以必然招来 ROW 的各种激烈反抗。
 
== 2019年算排期 ==
如果在2019年进行中国排期预测,将是史上最惨的:
 
* H1b 批准率,中国占了近20%,史上最高
* I-140 批准量,从之前的 六千多,猛增到 一万多
* EB1 出现排期,导致中国每年正常从 EB1 拿卡的 6,000+ 需求,会被卡在 2,803 的 country cap。这些人可能会停留在更简单的 NIW 上,不再追求EB1a,导致 EB2 排期进一步恶化
 
当然,人算不如天算,2020年发生了疫情,导致 ROW 的需求大跌,EB1 恢复 无排期,且 EB 从 FB 拿到了巨量名额(详见 [[绿卡名额分配]]),暂时缓和了排期的问题。但疫情只是延缓,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随着美国国内恢复正常,大量的绿卡需求会重新回来。
404

次編輯

導覽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