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行: |
第9行: |
| 但,还没等到2001年的名额下降,2000年又通过了 AC21法案,即 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in the 21st Century Act,进一步调整 H1b 配额为:接下来3年临时增加为 195,000,且非盈利组织豁免配额。这样,2001年的名额不仅没有像 ACIWA 预计的那样到 107,500 然后再 65,000,反而 变成了 195,000 再加 无限的非盈利组织。 | | 但,还没等到2001年的名额下降,2000年又通过了 AC21法案,即 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in the 21st Century Act,进一步调整 H1b 配额为:接下来3年临时增加为 195,000,且非盈利组织豁免配额。这样,2001年的名额不仅没有像 ACIWA 预计的那样到 107,500 然后再 65,000,反而 变成了 195,000 再加 无限的非盈利组织。 |
| | | |
− | 然而 ,在AC21的临时名额又要消失的时候,2004年又通过了 H-1B Visa Reform Act,在2004年底和财政拨款法案一起通过(公交车法案),增加了美国高校硕士以上学历的 20,000 名额。 | + | 最后 ,在AC21的临时名额又要消失的时候,2004年又通过了 H-1B Visa Reform Act,在2004年底和财政拨款法案一起通过( 俗称 公交车法案 ,即杂七杂八的东西塞到一个大法案里通过 ),增加了美国高校硕士以上学历的 20,000 名额。这也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熟知的H1b年度配额:65,000 本科及以上 + 20,000 美国硕士及以上 + 无限的非盈利组织 名额。 |
| | | |
| 所以,从1999年开始暴增的名额如下: | | 所以,从1999年开始暴增的名额如下: |
第20行: |
第20行: |
| *2003年:195,000 + 非盈利组织无限名额 | | *2003年:195,000 + 非盈利组织无限名额 |
| *2004年:65,000 + 非盈利组织无限名额 | | *2004年:65,000 + 非盈利组织无限名额 |
− | *2005年以后:65,000(本科)+ 20,000(美国硕士及以上)= 85,000 + 非盈利组织无限名额 | + | *2005年以后:65,000(本科)+ 20,000(美国硕士及以上)= 85,000 + 非盈利组织无限名额 。根据最新数据,2021年的新增H1b为123,414,也就意味着非盈利组织目前2021年新增38k,这已经几乎是 US-master cap的两倍了。 |
| | | |
− | 可以看到,由于 H1b 名额从1999到2003年之间,五年的大放水,以及非盈利组织的加入,直接导致了 EB 绿卡的大量需求。而EB绿卡每年只有 140,000,还含主申请人和配偶。所以,当1999年开始放水的这群人走完流程、办完劳工证开始,EB移民排期成为常态。【这里插个题外话,2000年 初 由于海量的劳工证申请,劳工部旧系统不堪重负,效率低下,所以于2005年用PERM系统取代了原来的RIR,Reduction in Recruitment,减少了很多环节,把批准时间从1-2年缩短到了1-2个月。由此可见这这一波 H1b 放水对于美国各有关系统的冲击都很大】 | + | 可以看到,由于 H1b 名额从1999到2003年之间,五年的大放水,以及 完全没有上限的 非盈利组织的加入,直接导致了 EB 绿卡的大量需求。而EB绿卡每年只有 140,000,还含主申请人和配偶。所以,当1999年开始放水的这群人走完流程、办完劳工证开始,EB移民排期成为常态。【这里插个题外话,2000-2004 年由于海量的劳工证申请,劳工部旧系统不堪重负,效率低下,所以于2005年用PERM系统取代了原来的RIR,Reduction in Recruitment,减少了很多环节,把批准时间从1-2年缩短到了1-2个月。由此可见这这一波 H1b 放水对于美国各 移民 有关系统的冲击都很大】 |
| | | |
| ==最近几年的H1b名额== | | ==最近几年的H1b名额== |
第118行: |
第118行: |
| 网上常见两个谣言: | | 网上常见两个谣言: |
| | | |
− | 1. 印度靠作弊获得每年 80% 的 H1b 名额。其实这是不对的。这个 80% 是 既 有的 H1b 比例,包括了换工作、延期等情况。因为印度存在大量的绿卡排期等待中的 H1b,一旦跳槽或者3年到了,就需要再次申请H1b。所以在存量H1b里,印度的占比会明显高于别的国家。从上面的表格可知,对于每年的新增 H1b,印度最近3年稳定在 60%,中国最高是2018年的20.5%,最低是2020年的16.9%,平均18.9%左右。每年新增中国 H1b 三年平均 21,438/每年。 | + | 1. 印度靠作弊获得每年 80% 的 H1b 名额。其实这是不对的。这个 80% 是 每年所 有的 H1b 比例,包括了换工作、延期等情况。因为印度存在大量的绿卡排期等待中的 H1b,一旦跳槽或者3年到了,就需要再次申请H1b。所以在存量H1b里,印度的占比会明显高于别的国家。从上面的表格可知,对于每年的新增 H1b,印度最近3年稳定在 60%,中国最高是2018年的20.5%,最低是2020年的16.9%,平均18.9%左右。每年新增中国 H1b 三年平均 21,438 / 每年。 |
| | | |
| 2. 印度留学生不如中国多,H1b拿好几倍,因为都是从印度搬运来的,对留学生不公平。这个说法曾经是对的,尤其是200X年那段 H1b 数量激增的几年,美国本土的供应量很低,只有靠搬运才能满足用工缺口。目前 H1b 的申请主力已经是境内人士了。我们看2020年的数字,来自美国移民执法局(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管理学校 I-20 的机构)https://www.ice.gov/doclib/sevis/pdf/data-CitizenshipSTEMOPT_2020.pdf 和 https://www.ice.gov/doclib/sevis/pdf/data-CitizenshipActiveStudents_2019.pdf | | 2. 印度留学生不如中国多,H1b拿好几倍,因为都是从印度搬运来的,对留学生不公平。这个说法曾经是对的,尤其是200X年那段 H1b 数量激增的几年,美国本土的供应量很低,只有靠搬运才能满足用工缺口。目前 H1b 的申请主力已经是境内人士了。我们看2020年的数字,来自美国移民执法局(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管理学校 I-20 的机构)https://www.ice.gov/doclib/sevis/pdf/data-CitizenshipSTEMOPT_2020.pdf 和 https://www.ice.gov/doclib/sevis/pdf/data-CitizenshipActiveStudents_2019.pdf |
第138行: |
第138行: |
| | style="text-align:right;" |2,938 | | | style="text-align:right;" |2,938 |
| |} | | |} |
− | 可以看到,虽然中国的留学生数量远超印度,但印度的 STEM OPT 的人数是中国的 2 倍。STEM 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3 年 OPT 可以多抽两次 H1b。所以,虽然中国看起来留学生数量众多,但由于以文科、商科、艺术等非 STEM 专业为主,或者并没有申请 STEM OPT (比如直接回国的),实际上导致印度的学生在获得 H1b 数量上碾压中国学生:毕竟1次机会 vs. 3次机会 ,概率上,如果一次是 50% ,则另三次是 87.5% 中奖 。 | + | 可以看到,虽然中国的留学生数量远超印度,但印度的 STEM OPT 的人数是中国的 2 倍。STEM 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3 年 OPT 可以多抽两次 H1b。所以,虽然中国看起来留学生数量众多,但由于以文科、商科、艺术等非 STEM 专业为主,或者并没有申请 STEM OPT (比如直接回国的),实际上导致印度的学生在获得 H1b 数量上碾压中国学生:毕竟1次机会 vs. 3次机会。 |
| | | |
| 根据 ICE 的 2019 年 STEM OPT 数据,仅仅是 STEM OPT 持有人就有 135,960。再加上人数众多的 非 STEM 专业,以及从 H4(配偶)、L1/L2(跨国调动)、TN(墨西哥和加拿大公民的工作签证)、非盈利 H1b 转 盈利等等身份来抽签的,每年参加 H1b 抽签的人数保持 200k+ 应该是常态了。这其中,跨国“搬运”已经不再是主流了,甚至从数据看,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 | 根据 ICE 的 2019 年 STEM OPT 数据,仅仅是 STEM OPT 持有人就有 135,960。再加上人数众多的 非 STEM 专业,以及从 H4(配偶)、L1/L2(跨国调动)、TN(墨西哥和加拿大公民的工作签证)、非盈利 H1b 转 盈利等等身份来抽签的,每年参加 H1b 抽签的人数保持 200k+ 应该是常态了。这其中,跨国“搬运”已经不再是主流了,甚至从数据看,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
第144行: |
第144行: |
| 以2019数据,中国占 STEM OPT 比例是20%,中国占 H1b 新批准比例正好也是20%。印度占 STEM OPT 总数的 47%,印度占新批准 H1b 总数的 60%。先抛开一些复杂的因素不谈(比如:中国的性别基本平衡,而印度留学生以男性占绝大多数。他们的印度配偶若干年后也要以 H4 身份参加 H1b 抽签),即使认为多出来的全都是搬运,也只是总数的 13% 左右。 | | 以2019数据,中国占 STEM OPT 比例是20%,中国占 H1b 新批准比例正好也是20%。印度占 STEM OPT 总数的 47%,印度占新批准 H1b 总数的 60%。先抛开一些复杂的因素不谈(比如:中国的性别基本平衡,而印度留学生以男性占绝大多数。他们的印度配偶若干年后也要以 H4 身份参加 H1b 抽签),即使认为多出来的全都是搬运,也只是总数的 13% 左右。 |
| | | |
− | 搬运问题,目前的确存在,但不至于像网上传言那样,占了 80% 等耸人听闻的说法。 | + | 搬运问题,目前的确存在,但不至于像网上传言那样,占了 80% 等耸人听闻的说法 :说80%的人,连H1b延期和H1b新抽签都没搞明白 。 |
| | | |
| ==H1b 的出口== | | ==H1b 的出口== |
第151行: |
第151行: |
| *靠自己获得 EB 类绿卡 | | *靠自己获得 EB 类绿卡 |
| *找美国人结婚,获得 FB 或者 IR 类绿卡 | | *找美国人结婚,获得 FB 或者 IR 类绿卡 |
| + | *其他奇怪的渠道获得绿卡,比如庇护之类 |
| *离开美国,不再寻求绿卡(包括回母国、去加拿大或者欧洲等各种情况) | | *离开美国,不再寻求绿卡(包括回母国、去加拿大或者欧洲等各种情况) |
| | | |
− | 按USCIS数据,绝大部分(八成以上的)H1b 会通过 EB 渠道获得绿卡,而剩下的可能会通过 FB、抽签等方式获得绿卡 。Historical data shows an overwhelming majority (greater than 80%) of the H-1B status holders who have adjusted status did so via employment-based preference categories, while a small minority adjusted status via family based, humanitarian, diversity, or other categories. | + | 按USCIS数据,绝大部分(八成以上的)H1b 会通过 EB 渠道获得绿卡,而剩下的可能会通过 FB、抽签等方式获得绿卡 。原文:Historical data shows an overwhelming majority (greater than 80%) of the H-1B status holders who have adjusted status did so via employment-based preference categories, while a small minority adjusted status via family based, humanitarian, diversity, or other categories. |
| | | |
| ==绿卡入口== | | ==绿卡入口== |
第167行: |
第168行: |
| | | |
| *境内的 H1b (20%) | | *境内的 H1b (20%) |
− | *H4,包括H1b的配偶以及美国国外出生的子女。以上两条是中印获得 EB 绿卡的主要来源,因为排期 | + | *H4,包括H1b的配偶以及美国国外出生的子女。以上两条是中印获得 EB 绿卡的主要来源,因为排期 他们不能用短期身份比如F1,或者雇主绑定的L1,而是会努力转向长期、允许移民倾向的、可换雇主的H类身份 |
− | *其他各种身份,包括 L1、L2 、TN 、F1 等。这是 ROW 获得 EB 绿卡的主要来源 | + | *其他各种身份,包括 L 、TN 、F、O 等。这是 ROW 获得 EB 绿卡的主要来源 。一部分中国的EB1/NIW绿卡也是O身份转换的,另有一些中国富豪靠美国分公司搞L1a然后以EB1c(跨国公司经理)获得绿卡。印度和ROW有大量的大型跨国公司经理走L1a/EB1c线路,这方面中国数字不高,其中还有不少是小公司或专门为了老板移民开的。 |
− | *境外申请:中印主要以 EB1a 和 NIW为主,以及 ROW 的各种各样,比如菲律宾护士、墨西哥牛奶工等(10%) | + | *境外申请:中印主要以 EB1a 和 NIW为主,以及 ROW 的各种各样 职业移民 ,比如菲律宾护士、墨西哥牛奶工等(10%) |
| | | |
| ==绿卡入口计算1:I-140及其转化率== | | ==绿卡入口计算1:I-140及其转化率== |
− | 移民局从2018年4月开始,不定期公布 I-140 获批情况 ,可以用来预测backlog。这份表格最早叫做《Count of Approved I-140 I-360 and I-526 Petitions as of April 20 2018 with a Priority Date On or After May 2018 Department of State Visa Bulletin》,即:按照2018年5月的排期表,获批但尚在排期中的 I-140、I-360 (EB4)、I-526 (EB5) 数量。后来这份表格又公布过好几次,名称也改为《Form I-140, I-360, I-526 Approved EB Petitions Awaiting Visa Final Priority Dates By Preference Category》 | + | 移民局从2018年4月开始,不定期公布 I-140 按照PD还在等待排期的数量 ,可以用来预测backlog。这份表格最早叫做《Count of Approved I-140 I-360 and I-526 Petitions as of April 20 2018 with a Priority Date On or After May 2018 Department of State Visa Bulletin》,即:按照2018年5月的排期表,获批但尚在排期中的 I-140、I-360 (EB4)、I-526 (EB5) 数量。后来这份表格又公布过好几次,名称也改为《Form I-140, I-360, I-526 Approved EB Petitions Awaiting Visa Final Priority Dates By Preference Category》 |
| | | |
− | 这系列表格的问题是, 这里 并没有按照申请人去重,也没有看申请人是否已经获得绿卡。纯粹就是数 I-140 申请批准数,然后只要 PD > VB上的排期日,就计入。所以就带来了以下的问题: | + | 这系列表格的问题是,并没有按照申请人去重,也没有看申请人是否已经获得绿卡。纯粹就是数 I-140 申请批准数,然后只要 PD > VB上的排期日,就计入。所以就带来了以下的问题: |
| | | |
− | *对于 EB1,因 为 排期倒退,很多人其实已经绿了,还被计入一次 | + | * 第一份报告, 对于 EB1,因 为2018年 排期倒退,很多人其实已经绿了, 但按统计时的排期表,140上的PD未到,所以在统计时 还被计入一次 |
− | *对于 升级降级,比如 NIW 升级 EB1,即使绿了以后,这份 NIW 仍然会被计入 | + | *对于 升级降级,比如 NIW 升级 EB1,即使绿了以后 ,只要NIW 140上的排期未到 ,这份 NIW 仍然会被计入 , |
| *对于 换工作等导致的重复申请,也没有去重 | | *对于 换工作等导致的重复申请,也没有去重 |
| + | *无法知晓放弃EB申请的(比如婚绿的、回国发展的) |
| | | |
| 所以,如果使用这一系列表格,就牵扯到“转化率”的问题,即 1份 I-140,对应多少绿卡名额的需求? | | 所以,如果使用这一系列表格,就牵扯到“转化率”的问题,即 1份 I-140,对应多少绿卡名额的需求? |
第229行: |
第231行: |
| | | |
| 应用前面”转换系数“的概念,基本上每年产生约 2.5万的需求。 | | 应用前面”转换系数“的概念,基本上每年产生约 2.5万的需求。 |
| + | |
| + | 2020年10月由于海量EB2降级EB3,污染2021财年的数据,所以此方法在2021年不适用,可参考下面的PERM转化计算。 |
| | | |
| ==绿卡入口计算2:PERM转换率== | | ==绿卡入口计算2:PERM转换率== |
− | 如果无视EB1 和NIW,EB2和EB3是需要PERM的,也是受到名额限制的主力军。 | + | 除了EB1 和NIW 以外 ,EB2和EB3是需要PERM的, 这两类 也是受到名额限制的主力军。 |
| | | |
− | 由于 I-140 有升降级的重复,在正常年份做 moving window 平均是可以的,但一旦碰到奇怪的情况(比如2020年10月排期导致的海量降级),就会出现大量重复 I-140 需要调整计算。而PERM不受升降级影响,所以可以参考上面 I-140 的转换率的算法,计算 PERM 到 EB2/3 绿卡的转换率。 | + | 由于 I-140 有升降级的重复,在正常年份做 moving window 平均是可以的,但一旦碰到奇怪的情况(比如2020年10月排期导致的海量降级),就会出现大量重复 I-140 需要调整计算。而PERM不受升降级影响,所以可以参考上面 I-140 的转换率的算法,计算 PERM 到 EB2/3 绿卡的转换率 ,然后再加回合理的EB1/NIW数字,获得全部EB绿卡需求 。 |
| | | |
| ==中国的名额== | | ==中国的名额== |
| 对于中国来说,由于 EB2 / 3 有印度作为MRC(Most Retrogressed Country)拿所有水平SO,所以中国的EB2 / 3基本只有 2,803 个名额。具体法律原理,可以延申阅读 [[绿卡名额分配]] | | 对于中国来说,由于 EB2 / 3 有印度作为MRC(Most Retrogressed Country)拿所有水平SO,所以中国的EB2 / 3基本只有 2,803 个名额。具体法律原理,可以延申阅读 [[绿卡名额分配]] |
| | | |
− | EB1在2018年出现排期以前,中国稳定在可拿6000-8000名额的样子。EB1在过去几年出现排期。当中印同为MRC时(aka. 中印捆绑),中印一起拿水平SO。一旦中印解绑,则名额全部是MRC的,也就是全部SO给印度。目前因为疫情,2021年EB1重新回到C。这种情况是否会持续,还有待观察。 | + | EB1在2018年出现排期以前,中国稳定在可拿6000-8000名额的样子。EB1在过去几年出现排期。当中印同为MRC时(aka. 中印捆绑),中印一起拿水平SO。一旦中印解绑,则名额全部是MRC的,也就是全部SO给印度。目前因为疫情,2021年EB1重新回到C (即无排期) 。这种情况是否会持续,还有待观察。 |
| | | |
| ==中国的排期== | | ==中国的排期== |
第246行: |
第250行: |
| **H1b 每年约新增 120,000,其中,中国占 20k - 25k。这其中 80% 将通过 EB 类获得绿卡 | | **H1b 每年约新增 120,000,其中,中国占 20k - 25k。这其中 80% 将通过 EB 类获得绿卡 |
| **没抽到 H1b 的,暂时以 OPT / CPT / F2 / H4 等留在美国。这里有后来找公民或者绿卡结婚的,也有与中国H1b结婚一起拿EB绿卡的。对于最后从EB类拿卡的人来说,如果他们以后再也没有获得 H1b,则会保持这些家属身份直到与配偶一起获得 EB 类绿卡 | | **没抽到 H1b 的,暂时以 OPT / CPT / F2 / H4 等留在美国。这里有后来找公民或者绿卡结婚的,也有与中国H1b结婚一起拿EB绿卡的。对于最后从EB类拿卡的人来说,如果他们以后再也没有获得 H1b,则会保持这些家属身份直到与配偶一起获得 EB 类绿卡 |
− | **跨国类的 L1 和 L2 (这类一般都是拖家带口 ,2 - 3 个名额 很常见 ),如果以后没有转成 H1b,基本是全家L1/L2身份直到获得 EB 类绿卡 | + | **跨国类的 L1 和 L2 (这类一般都是拖家带口 ,如果两个娃就是全家需要4 个名额),如果以后没有转成 H1b,基本是全家L1/L2身份直到获得 EB 类绿卡 |
− | **中国境内直接申请的 EB1a 和 NIW | + | **中国境内直接申请的 EB1a 和 NIW :基本上高校老师、医院科室主任等需要发文章的职业都可以尝试NIW,目前中国有大量中介在宣传NIW并进行<s>造假</s>包装,而数据也显示这两年NIW人数暴增,从之前每年几百人到现在每年2k+的140批准量 |
− | **综上所述,即使认为中国人都是运气爆棚,所有境内的人都能最终抽到 H1b,计算绿卡需求只要算 H1b,那EB绿卡的需求也在 25,000 的水平上,这还不考虑中国境内的 EB1a 和 NIW。如果考虑到一些 靠配偶身份获得绿卡、自己 不是H1b的中国人(比如F1、H4 等 ),实际需求比单纯算H1b人数更高。 | + | **综上所述,即使认为中国人都是运气爆棚,所有境内的人都能最终抽到 H1b,计算绿卡需求只要算 H1b,那EB绿卡的需求也在 25,000 的水平上,这还不考虑中国境内的 EB1a 和 NIW。如果考虑到一些不是H1b的中国人(比如F1 学生 、H4 配偶身份 ),实际需求比单纯算H1b人数更高。 |
| *中国的名额为: | | *中国的名额为: |
− | **EB1能保 持C 的情况下,为 EB1 7,000 + EB2/3 2,803 x 2,总计 12,606 | + | **EB1能保 持全球Current 的情况下,为 EB1 7,000 + EB2/3 2,803 x 2,总计 12,606 |
− | **EB1不能保 持C 的情况下,则123类都是 2,803,总计 2,803 x 3 = 8,409 | + | **EB1不能保 持全球Current 的情况下,则123类都是 2,803,总计 2,803 x 3 = 8,409 |
| *根据刚才的计算,每年的排期: | | *根据刚才的计算,每年的排期: |
| **EB需求是每年至少25,000 | | **EB需求是每年至少25,000 |
第257行: |
第261行: |
| **两者一除,中国1年产生的需求,至少需要2-3年消化。也就是“排期晚1年,拿卡晚2-3年”的来由 | | **两者一除,中国1年产生的需求,至少需要2-3年消化。也就是“排期晚1年,拿卡晚2-3年”的来由 |
| **注意这是理论计算,还要结合实际情况: | | **注意这是理论计算,还要结合实际情况: |
− | ***由于各种特殊情况,比如2008年经济危机、2020年疫情,都会打乱排期。比如2008有些人从此离开美国 ,2020 获得了 额外 的名额 | + | ***由于各种特殊情况,比如2008年经济危机、2020年疫情,都会打乱排期。比如2008有些人从此离开美国 ,2021-2023因为疫情 获得了 翻倍 的名额 |
− | *** 参考 [[排期表的制定]] 一文, 国务院也没有全知全能的水晶球,他们只是按照收到的数字来排期。中国的EB排期每几年都会出现一次快进快退,就是由于缺乏数据造成的 | + | ***国务院也 不是神, 没有全知全能的水晶球,他们只是按照收到的数字来排期 ,并且USCIS统计数字报给国务院也需要时间 。中国的EB排期每几年都会出现一次快进快退,就是由于缺乏 及时的 数据造成的 。等国务院发现485收多了或者收的不够,往往为时已晚,造成一时快进一时倒退。 [[排期表的制定]] 一文对此有详细分析 |
− | ***所以,这个“一般趋势”并不针对具体某个人或某个日期的排期,比如,并不意味着 2018年的路人甲 就必然比 2017年的路人乙 慢3年。 | + | ***所以,这个“一般趋势”并不针对具体某个人或某个日期的排期,比如,并不意味着 2018年的路人甲 就必然比 2017年的路人乙 慢3年。 长期看趋势,短期看命。印度人最后一次快进是在2012年排期前进到了2010-05-01,然后倒退。直到2021年才恢复回2010年。如果一个印度人的PD是2010年5月1日,他就是眼睁睁在2012年差一天不能交485,然后活活等了9年才交上。当年交了485三个月就可以拿卡,现在485处理时间1-2年。这就是现实中的:排期差一天,绿卡差10年 |
| | | |
| ==如果去掉国别,中国能拿多少== | | ==如果去掉国别,中国能拿多少== |
第269行: |
第273行: |
| 如果取消国别: | | 如果取消国别: |
| | | |
− | *过渡期内:因为目前的 backlog巨大,在若干次“去国别”提案中,都有提供过渡期。不管是3年还是9年的版本,中国在过渡期内,都能拿到不少于10%的名额,并不比现在的法律少 。 | + | *过渡期内:因为目前的 backlog巨大,在若干次“去国别”提案中,都有提供过渡期。不管是3年还是9年的版本,中国在过渡期内,都能拿到不少于10%的名额,并不比现在的法律 框架下 少 |
| *过渡期以后:当印度的backlog清空后,因为中国占 H1b 新名额的 20%,且是 F1 的绝对主力。当大家一起排期时,中国也会占到 EB 绿卡使用量的 20% 以上 | | *过渡期以后:当印度的backlog清空后,因为中国占 H1b 新名额的 20%,且是 F1 的绝对主力。当大家一起排期时,中国也会占到 EB 绿卡使用量的 20% 以上 |
| | | |
第275行: |
第279行: |
| | | |
| *EB 总名额为 140,000,其中只有 20% 是由 H1b 获得 | | *EB 总名额为 140,000,其中只有 20% 是由 H1b 获得 |
− | **对于另外 80%,主要都是因为 ROW 可以通过短期身份做 PERM 拿绿卡,不需要 H1b 三年三年续,也不需要 H / L 身份带来的 Dual Intent 便利(只要能忍住 大半年 不离开美国),交了 I-485 拿到 Advance Parole 即可旅行。 | + | **对于另外 80%,主要都是因为 ROW 可以通过短期身份做 PERM 拿绿卡,不需要 H1b 三年三年续,也不需要 H / L 身份带来的 Dual Intent 便利(只要能忍住 暂时 不离开美国),交了 I-485 拿到 Advance Parole 即可旅行 |
| + | ***举个栗子,加拿大人对于美国绿卡的最大抱怨就是,本来拿着TN签证,每周都能回加拿大过周末,结果交了485以后居然不能回家了(TN签证不能有移民倾向),必须等拿了AP才可以,简直搞不懂,为什么困美国三个月不能回家非要等AP,我不李姐 。 这时候中国人或者印度人应该给他一个蜜汁微笑 |
| *如果去除国别,所有人都参加排队,意味着 ROW 也必须加入排期大军: | | *如果去除国别,所有人都参加排队,意味着 ROW 也必须加入排期大军: |
| **ROW 本来 F1 毕业,在 3年 STEM OPT 期间就能拿卡,不需要参与 H1b 抽签。即使普通OPT,只要律师动作快,一年办完 PERM 也是问题不大的,交了 I-485 就可以 EAD 继续上班 | | **ROW 本来 F1 毕业,在 3年 STEM OPT 期间就能拿卡,不需要参与 H1b 抽签。即使普通OPT,只要律师动作快,一年办完 PERM 也是问题不大的,交了 I-485 就可以 EAD 继续上班 |
− | **现在他们也不得不加入抽签大军了,那能否留美就打了问号 | + | **现在他们也不得不加入抽签大军了,那能否留美就打了问号 。 |
− | ** 如果 ROW 留不下来,那就会少用 EB 绿卡名额 | + | **H1b中签率要继续一路走低了 |
| | | |
| 所以,本来对于 ROW 来说,只要人在美国,不管什么身份,能找到雇主就等于绿卡稳了。现在要排期,就意味着增加了 H1b抽签 这个不确定性。这已经不是“多等两年”的事情了,而是能不能留美的原则性问题,所以必然招来 ROW 的各种激烈反抗。 | | 所以,本来对于 ROW 来说,只要人在美国,不管什么身份,能找到雇主就等于绿卡稳了。现在要排期,就意味着增加了 H1b抽签 这个不确定性。这已经不是“多等两年”的事情了,而是能不能留美的原则性问题,所以必然招来 ROW 的各种激烈反抗。 |
| + | |
| + | 当然,往好的方面想,ROW由于排期,可能排着排着就跟老美结婚了,走婚绿了,不抢EB蛋糕了,那就会少用 EB 绿卡名额,惠及已经抽到H1b的人。现在由于ROW无排期,整个流程还是比婚绿快(婚绿要满2年去条件),显然靠公司免费搞EB好过自己花钱请律师搞婚绿,所以ROW哪怕男/女朋友是美国人也是走EB而懒得走婚绿的(即使想入籍的,三年快速入籍也只需要配偶是美国公民即可,不需要绿卡类别是婚绿) |
| | | |
| ==如果取消国别,印度人数会爆炸嘛== | | ==如果取消国别,印度人数会爆炸嘛== |
− | 要来美国,主流就是三条路:学生、H1b搬运、L1搬运 | + | 印度人 要来美国,主流就是三条路:学生、H1b搬运、L1搬运 |
| | | |
− | *从学生数量上看,排期基本不会引起学生数量的波动。毕竟,有办法去美国读书的印度人,基本都已经去了。包括教育水平、英语水平、家庭条件等 主导 因素,不可能因为排期而变化。 | + | *从学生数量上看,排期基本不会引起学生数量的波动。毕竟,有办法去美国读书的印度人,基本都已经去了。 印度是一个贫富分化非常严重的国家,能来美国的家庭, 包括教育水平、英语水平、家庭条件等因素,不可能因为排期 短了 而变化。 对于印度人来说,只要能来美国,排期算什么,反正美国公民21岁以后就可以给父母办绿卡,大不了多生几个美籍娃,然后等21年,就绿了 |
− | *H1b搬运的确可能会是个问题,但前文已经分析过关于印度搬运的网络谣言,现在的搬运人数非常少了。如果新的'''去国别改革'''有针对H1b滥用的打击(比如50/50规则,即人数超过50的公司,包括关联公司和子公司,不可以雇佣超过50%的H1b员工。关联公司以 IRS 的认定为准),也会重创 H1b搬运 这个业务模式。 | + | *H1b搬运的确可能会是个问题,但前文已经分析过关于印度搬运的网络谣言,现在的搬运人数非常少了。如果新的'''去国别改革'''有针对H1b滥用的打击(比如50/50规则,即人数超过50的公司,包括关联公司和子公司,不可以雇佣超过50%的H1b员工。关联公司以 IRS 的认定为准),也会重创 H1b搬运 这个业务模式。 如果咨询公司搬运想绕过这个限制,就得跟IRS斗了,而IRS可不是纸老虎,分分钟把他们罚破产 |
− | *L1搬运也可能是个问题,但L1本身的要求高于H1b,不具有大规模滥用的潜力。 | + | *L1搬运也可能是个问题,但L1本身的要求高于H1b,不具有大规模滥用的潜力 :要么是真的在大型跨国公司里工作,要么就要有远高于EB5的投资能力,专门设立跨国公司并实际运营业务。目前USCIS对于L1的审核已经非常严了,就连Microsoft Amazon之类的公司办理L1也有被拒的,更不要说那些小公司了 。 |
| | | |
− | 毕竟 ,以印度和美国的收入差异,能来美国的都是无脑来,排期算什么,大不了娃21岁以后给父母办卡。就像中国80/90年代很多人宁愿偷渡来美国黑着洗盘子也不愿意在中国一样,指望靠排期挡住印度人,是没有希望的。只有印度收入高了,美国吸引力下降了,他们才会不来。 | + | 所以 ,以印度和美国的收入差异,能来美国的都是无脑来,排期算什么,大不了娃21岁以后给父母办卡。就像中国80/90年代很多人宁愿偷渡来美国黑着洗盘子也不愿意在中国一样,指望靠排期挡住印度人,是没有希望的。只有印度收入高了,美国吸引力下降了,他们才会不来。 |
| | | |
| ==在2019年算排期== | | ==在2019年算排期== |
第296行: |
第303行: |
| | | |
| *中国留学生人数,每年都在创新高 | | *中国留学生人数,每年都在创新高 |
− | *2019年H1b 批准率,中国占了近20%,史上最高。随着川普对 于 咨询公司的打击,中国H1b比例保持着逐年升高的趋势 | + | *2019年H1b 批准率,中国占了近20%,史上最高。随着川普对 于IT 咨询公司的打击 (大量印度人在IT咨询) ,中国H1b比例保持着逐年升高的趋势 |
| *I-140 批准量,中国从之前的六千多,猛增到一万多。PERM数据也契合这一趋势,所以这不是升降级导致的重复 I-140,而是实打实的真的多了 | | *I-140 批准量,中国从之前的六千多,猛增到一万多。PERM数据也契合这一趋势,所以这不是升降级导致的重复 I-140,而是实打实的真的多了 |
| *EB1 出现排期,导致中国每年正常从 EB1 拿卡的 6,000+ 需求,会被卡在 2,803 的 country cap,从而导致 EB1 大堵车 | | *EB1 出现排期,导致中国每年正常从 EB1 拿卡的 6,000+ 需求,会被卡在 2,803 的 country cap,从而导致 EB1 大堵车 |
| **EB1 对于中国 PhD 的吸引力将下降,与其攒论文攒引用拼 EB1,还不如直接开始准备 NIW | | **EB1 对于中国 PhD 的吸引力将下降,与其攒论文攒引用拼 EB1,还不如直接开始准备 NIW |
− | **EB1a 基本全都能满足 NIW,光这些人就能给 EB2 增加 2-3 年的排期 | + | **EB1a 基本全都能满足 NIW, 每年 光这些人就能给 EB2 增加 2-3 年的排期 |
| **EB2 被 NIW 堵死以后,PERM 类可以降级 EB3,去堵死 EB3 | | **EB2 被 NIW 堵死以后,PERM 类可以降级 EB3,去堵死 EB3 |
| *在中国的大量移民中介推广 EB1a 和 NIW,一条龙包装材料,拿到 I-140 就号称”美国绿卡获批“,反正人在中国的就是听中介随便吹,拿到 I-140 以后慢慢排期 | | *在中国的大量移民中介推广 EB1a 和 NIW,一条龙包装材料,拿到 I-140 就号称”美国绿卡获批“,反正人在中国的就是听中介随便吹,拿到 I-140 以后慢慢排期 |
| | | |
− | 所以,随着留学生和H1b屡创新高,中国的离岸申请人、EB1 下沉 NIW、EB2 下沉 EB3,看起来,最终的剧本就是大家一起排到天长地久。按照这个情况,去国别是唯一的出路,否则中国新人的排期很快就会像印度和墨西哥一样,往21年发展(因为美国公民21岁以后可以给父母申请移民,所以排期基本上到21年就结束了,后面就靠娃给父母办绿卡了) | + | 所以,随着留学生和H1b屡创新高,中国的离岸申请人 增多 、EB1 下沉 NIW、EB2 下沉 EB3,看起来,最终的剧本就是大家一起排到天长地久。按照这个情况,去国别是唯一的出路,否则中国新人的排期很快就会像印度和墨西哥一样,往21年发展(因为美国公民21岁以后可以给父母申请移民,所以排期基本上到21年就结束了,后面就靠娃给父母办绿卡了) |
| | | |
− | 当然,人算不如天算,2020年发生了疫情,导致 ROW 的需求大跌,EB1 恢复 无排期,且 EB 从 FB 拿到了巨量名额(详见 [[绿卡名额分配]]),暂时缓和了排期的问题。但疫情只是延缓,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要 H1b 数量大于 EB 绿卡配额,从长期看,排期越来越长 几乎 是没有悬念的。 | + | 当然,人算不如天算,2020年发生了疫情,导致 ROW 的需求大跌,EB1 恢复 无排期,且 EB 从 FB 拿到了巨量名额(详见 [[绿卡名额分配]]),暂时缓和了排期的问题。但疫情只是延缓,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要 H1b 数量大于 EB 绿卡配额,从长期看,排期越来越长是没有悬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