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这么多backlog」修訂間的差異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 |||
行 277: | 行 277: | ||
==为什么ROW极力反对去国别== | ==为什么ROW极力反对去国别== | ||
+ | 除了中国印度,在EB123类里无排期的,就叫 ROW,Rest of the World。 | ||
*EB 总名额为 140,000,其中只有 20% 是由 H1b 获得 | *EB 总名额为 140,000,其中只有 20% 是由 H1b 获得 | ||
行 282: | 行 283: | ||
***举个栗子,加拿大人对于美国绿卡的最大抱怨就是,本来拿着TN签证,每周都能回加拿大过周末,结果交了485以后居然不能回家了(TN签证不能有移民倾向),必须等拿了AP才可以,简直搞不懂,为什么困美国三个月不能回家非要等AP,我不李姐。这时候中国人或者印度人应该给他一个蜜汁微笑 | ***举个栗子,加拿大人对于美国绿卡的最大抱怨就是,本来拿着TN签证,每周都能回加拿大过周末,结果交了485以后居然不能回家了(TN签证不能有移民倾向),必须等拿了AP才可以,简直搞不懂,为什么困美国三个月不能回家非要等AP,我不李姐。这时候中国人或者印度人应该给他一个蜜汁微笑 | ||
*如果去除国别,所有人都参加排队,意味着 ROW 也必须加入排期大军: | *如果去除国别,所有人都参加排队,意味着 ROW 也必须加入排期大军: | ||
− | **ROW 本来 F1 毕业,在 3年 STEM OPT 期间就能拿卡,不需要参与 H1b 抽签。即使普通OPT,只要律师动作快,一年办完 PERM 也是问题不大的,交了 I-485 就可以 EAD 继续上班 | + | **ROW 本来 F1 毕业,在 3年 STEM OPT 期间就能拿卡,不需要参与 H1b 抽签。即使普通OPT,只要律师动作快, 在大厂batch perm情况下 一年办完 PERM 也是问题不大的,交了 I-485 就可以 EAD 继续上班 |
**现在他们也不得不加入抽签大军了,那能否留美就打了问号。 | **现在他们也不得不加入抽签大军了,那能否留美就打了问号。 | ||
**H1b中签率要继续一路走低了 | **H1b中签率要继续一路走低了 |
於 2022年12月8日 (四) 09:11 的最新修訂
目錄
2000年前的排期
2005年以前,無論中印,EB的排期每年都有幾個月可以是C的,甚至可以全年C。中印EB2最後一次全年C是2005年,EB3全年C是2004年。
那麼,考慮到從進入美國到表現優良並開始PERM流程再拿到綠卡需要至少三五年的過程(當年基本上是入職1年後performance review需要達到某個要求,或者第一個H1b滿3年續期後,或者一次promotion後才可以辦綠卡,並沒有像如今科技公司那樣入職即可辦卡),2000-2004期間發生了什麼,導致大批外國勞工湧入美國,EB 排期突然爆炸了呢?這一切的背後到底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 排期根源於美國 H1b 名額的大放水,並與此同時沒有相應增加綠卡名額。政府只需要人來美國臨時工作,卻沒有給足夠的永久居民的出路。這故事要從1998年說起....
AC21 / ACIWA / H1b Reform Act
1998年,隨着90年代的互聯網興起,美國的短期技術勞工(H1b Temporary Worker)出現了名額用完的情況。在各方遊說之下,1998年10月21日國會通過了 ACIWA,即 The 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and Workforce Improvement Act,把原 65,000 的 H1b 配額調整為臨時2年 115,000,第3年為 107,500,再之後恢復原始名額。
但,還沒等到2001年的名額下降,2000年又通過了 AC21法案,即 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in the 21st Century Act,進一步調整 H1b 配額為:接下來3年臨時增加為 195,000,且非盈利組織豁免配額。這樣,2001年的名額不僅沒有像 ACIWA 預計的那樣到 107,500 然後再 65,000,反而 變成了 195,000 再加 無限的非盈利組織。
最後,在AC21的臨時名額又要消失的時候,2004年又通過了 H-1B Visa Reform Act,在2004年底和財政撥款法案一起通過(俗稱公交車法案,即雜七雜八的東西塞到一個大法案里通過),增加了美國高校碩士以上學歷的 20,000 名額。這也就形成了今天我們熟知的H1b年度配額:65,000 本科及以上 + 20,000 美國碩士及以上 + 無限的非盈利組織名額。
所以,從1999年開始暴增的名額如下:
- 1990 - 1998年:65,000
- 1999年:115,000
- 2000年:115,000
- 2001年:195,000 + 非盈利組織無限名額
- 2002年:195,000 + 非盈利組織無限名額
- 2003年:195,000 + 非盈利組織無限名額
- 2004年:65,000 + 非盈利組織無限名額
- 2005年以後:65,000(本科)+ 20,000(美國碩士及以上)= 85,000 + 非盈利組織無限名額。根據最新數據,2021年的新增H1b為123,414,也就意味着非盈利組織目前2021年新增38k,這已經幾乎是 US-master cap的兩倍了。
可以看到,由於 H1b 名額從1999到2003年之間,五年的大放水,以及完全沒有上限的非盈利組織的加入,直接導致了 EB 綠卡的大量需求。而EB綠卡每年只有 140,000,還含主申請人和配偶。所以,當1999年開始放水的這群人走完流程、辦完勞工證開始,EB移民排期成為常態。【這裏插個題外話,2000-2004年由於海量的勞工證申請,勞工部舊系統不堪重負,效率低下,所以於2005年用PERM系統取代了原來的RIR,Reduction in Recruitment,減少了很多環節,把批准時間從1-2年縮短到了1-2個月。由此可見這這一波 H1b 放水對於美國各移民有關系統的衝擊都很大】
最近幾年的H1b名額
2004年的H1b改革法案要求,USCIS 需要公佈每年H1b簽證的統計數據。自2004起,每年移民局都會發佈一份名為《Characteristics of H-1B Specialty Occupation Workers》的報告,匯報上一年 H1b 的使用情況。根據近幾年的報告(2017-2021財年報告),總結如下。
其中
- 數字為 H1b 批准數,不是抽籤數或者提交數
- 新申請,即包括受名額限制的 85,000 抽籤申請,以及不受名額限制的非盈利組織(以高校為主)
- 既有申請 包括:同僱主延期、同僱主修改(如換工作地點)、換僱主、增加一個兼職的H1b等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
新申請 | 既有申請 | 新申請 | 既有申請 | 新申請 | 既有申請 | 新申請 | 既有申請 | 新申請 | 既有申請 | |
總數 | 96,167 | 277,225 | 87,894 | 247,067 | 132,986 | 256,392 | 122,886 | 303,824 | 123,414 | 283,657 |
印度 | 67,815 | 208,608 | 51,353 | 192,641 | 79,423 | 199,068 | 73,717 | 245,777 | 無數據 | 無數據 |
印度佔比 | 70.5% | 75.2% | 58.4% | 78.0% | 59.7% | 77.6% | 60.0% | 80.9% | 無數據 | 無數據 |
中國 | 15,165 | 19,312 | 18,025 | 21,675 | 25,490 | 25,119 | 20,798 | 30,799 | 無數據 | 無數據 |
中國佔比 | 15.8% | 7.0% | 20.5% | 8.8% | 19.2% | 9.8% | 16.9% | 10.1% | 無數據 | 無數據 |
從每年新申請的批准總數上,還能看到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信號:由於 85,000 的總數限制,加上非盈利組織,往年都是略超 85,000。從2019年開始,突然增多了5萬的非盈利組織申請。這背後的原因尚不明確,但推測可能是越來越多的人在通過這條路「先留下」。
網絡謠言
網上常見兩個謠言:
1. 印度靠作弊獲得每年 80% 的 H1b 名額。其實這是不對的。這個 80% 是 每年所有的 H1b 比例,包括了換工作、延期等情況。因為印度存在大量的綠卡排期等待中的 H1b,一旦跳槽或者3年到了,就需要再次申請H1b。所以在存量H1b里,印度的佔比會明顯高於別的國家。從上面的表格可知,對於每年的新增 H1b,印度最近3年穩定在 60%,中國最高是2018年的20.5%,最低是2020年的16.9%,平均18.9%左右。每年新增中國 H1b 三年平均 21,438 / 每年。
2. 印度留學生不如中國多,H1b拿好幾倍,因為都是從印度搬運來的,對留學生不公平。這個說法曾經是對的,尤其是200X年那段 H1b 數量激增的幾年,美國本土的供應量很低,只有靠搬運才能滿足用工缺口。目前 H1b 的申請主力已經是境內人士了。我們看2020年的數字,來自美國移民執法局(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管理學校 I-20 的機構)https://www.ice.gov/doclib/sevis/pdf/data-CitizenshipSTEMOPT_2020.pdf 和 https://www.ice.gov/doclib/sevis/pdf/data-CitizenshipActiveStudents_2019.pdf
國籍 | 學生數 | STEM OPT數 |
中國 | 474,497 | 31,124 |
印度 | 249,221 | 63,744 |
韓國 | 84,071 | 2,938 |
可以看到,雖然中國的留學生數量遠超印度,但印度的 STEM OPT 的人數是中國的 2 倍。STEM 的好處自然不用多說,3 年 OPT 可以多抽兩次 H1b。所以,雖然中國看起來留學生數量眾多,但由於以文科、商科、藝術等非 STEM 專業為主,或者並沒有申請 STEM OPT (比如直接回國的),實際上導致印度的學生在獲得 H1b 數量上碾壓中國學生:畢竟1次機會 vs. 3次機會。
根據 ICE 的 2019 年 STEM OPT 數據,僅僅是 STEM OPT 持有人就有 135,960。再加上人數眾多的 非 STEM 專業,以及從 H4(配偶)、L1/L2(跨國調動)、TN(墨西哥和加拿大公民的工作簽證)、非盈利 H1b 轉 盈利等等身份來抽籤的,每年參加 H1b 抽籤的人數保持 200k+ 應該是常態了。這其中,跨國「搬運」已經不再是主流了,甚至從數據看,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以2019數據,中國占 STEM OPT 比例是20%,中國占 H1b 新批准比例正好也是20%。印度占 STEM OPT 總數的 47%,印度佔新批准 H1b 總數的 60%。先拋開一些複雜的因素不談(比如:中國的性別基本平衡,而印度留學生以男性占絕大多數。他們的印度配偶若干年後也要以 H4 身份參加 H1b 抽籤),即使認為多出來的全都是搬運,也只是總數的 13% 左右。
搬運問題,目前的確存在,但不至於像網上傳言那樣,佔了 80% 等聳人聽聞的說法:說80%的人,連H1b延期和H1b新抽籤都沒搞明白。
H1b 的出口
一個 H1b 的出路,一般包括如下:
- 靠自己獲得 EB 類綠卡
- 找美國人結婚,獲得 FB 或者 IR 類綠卡
- 其他奇怪的渠道獲得綠卡,比如庇護之類
- 離開美國,不再尋求綠卡(包括回母國、去加拿大或者歐洲等各種情況)
按USCIS數據,絕大部分(八成以上的)H1b 會通過 EB 渠道獲得綠卡,而剩下的可能會通過 FB、抽籤等方式獲得綠卡。原文:Historical data shows an overwhelming majority (greater than 80%) of the H-1B status holders who have adjusted status did so via employment-based preference categories, while a small minority adjusted status via family based, humanitarian, diversity, or other categories.
綠卡入口
根據移民局數據, 2017和2018財年,獲得綠卡的人里,H1b分別占 37,001 和 31,561。The most recent LPR data compiled by the Office of Immigration Statistics (OIS) shows in FY2017 and FY2018, 37,001 and 31,561 H-1B status holders adjusted to LPR status respectively.
我們假定這裏 H1b 轉 EB (而非FB或其他綠卡)的比例就是前文所說的 80%,那麼,從 H1b 身份轉而使用的EB名額就是 37,001 x 80% = 29,601 (2017) ,以及 31,561 x 80% = 25,249(2018)。
綠卡名額分配 一文中講到,EB 每年 140,000 個名額。兩數一除,獲得比例大概 20%。如果我們看 EB 綠卡申請人在申請之前的身份的話,只有 20% 左右是從 H1b 轉到 EB 綠卡的,另外 80% 是其他身份。
很多人以為自己是 F1 - OPT - H1b - EB綠卡,以為這就是「主流」了。但實際上這只是 20% 而已,簡直就是非主流。境內H1b 並不是綠卡前身份的唯一來源,甚至不是主要來源。比如,對於ROW(Rest of the World,中印以外)的 STEM F1 學生來說,因為 OPT 可以有三年,足夠做完 PERM 並且提交 I-485 了,不需要參與 H1b 抽籤。
所以,EB 綠卡的需求,主要來源於:
- 境內的 H1b (20%)
- H4,包括H1b的配偶以及美國國外出生的子女。以上兩條是中印獲得 EB 綠卡的主要來源,因為排期他們不能用短期身份比如F1,或者僱主綁定的L1,而是會努力轉向長期、允許移民傾向的、可換僱主的H類身份
- 其他各種身份,包括 L、TN、F、O 等。這是 ROW 獲得 EB 綠卡的主要來源。一部分中國的EB1/NIW綠卡也是O身份轉換的,另有一些中國富豪靠美國分公司搞L1a然後以EB1c(跨國公司經理)獲得綠卡。印度和ROW有大量的大型跨國公司經理走L1a/EB1c線路,這方面中國數字不高,其中還有不少是小公司或專門為了老闆移民開的。
- 境外申請:中印主要以 EB1a 和 NIW為主,以及 ROW 的各種各樣職業移民,比如菲律賓護士、墨西哥牛奶工等(10%)
綠卡入口計算1:I-140及其轉化率
移民局從2018年4月開始,不定期公佈 I-140 按照PD還在等待排期的數量,可以用來預測backlog。這份表格最早叫做《Count of Approved I-140 I-360 and I-526 Petitions as of April 20 2018 with a Priority Date On or After May 2018 Department of State Visa Bulletin》,即:按照2018年5月的排期表,獲批但尚在排期中的 I-140、I-360 (EB4)、I-526 (EB5) 數量。後來這份表格又公佈過好幾次,名稱也改為《Form I-140, I-360, I-526 Approved EB Petitions Awaiting Visa Final Priority Dates By Preference Category》
這系列表格的問題是,並沒有按照申請人去重,也沒有看申請人是否已經獲得綠卡。純粹就是數 I-140 申請批准數,然後只要 PD > VB上的排期日,就計入。所以就帶來了以下的問題:
- 第一份報告,對於 EB1,因為2018年排期倒退,很多人其實已經綠了,但按統計時的排期表,140上的PD未到,所以在統計時還被計入一次
- 對於 升級降級,比如 NIW 升級 EB1,即使綠了以後,只要NIW 140上的排期未到,這份 NIW 仍然會被計入,
- 對於 換工作等導致的重複申請,也沒有去重
- 無法知曉放棄EB申請的(比如婚綠的、回國發展的)
所以,如果使用這一系列表格,就牽扯到「轉化率」的問題,即 1份 I-140,對應多少綠卡名額的需求?
- 重複率,包括升級、降級、換工作
- 無效率,比如死亡、離開美國、結婚了走婚綠等。如果主副都有 I-140,副申請自己的 I-140 在這裏也可以被認為放棄的
- 家屬率,一個主申請人會帶多少家屬
對於這些比例,如果單個估計,很容易產生巨大的偏差。因為:首先每個因素都沒有公開數據,只能靠猜。其次,多個因子累加,每個多猜20%或少猜20%,累計以後就會產生巨大的差異。相反的,由於 I-140 庫存數據是定期公佈,且每年的綠卡發卡量也公佈,可以通過 I-140 消耗量 對比 綠卡名額實際發放量,得到實際上的 I-140 和綠卡的轉化率。這個比例,對於中國來說,一直穩定在 1.1 - 1.3 上。即,中國的一份 I-140,在不同年代大概有 110% 到 130% 的綠卡需求。舉例就是,如果某年 I-140 批了 1000 個,那一年對應的綠卡需求就是 1100 - 1300 個。
按照移民局官方數據 https://www.uscis.gov/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reports/I140_app_by_country_FY2015-2020_Q3_Q4.pdf,中國的 EB123 的 I-140 批准量為:
EB1 | EB2 | EB3 | 總計 | |
2016 | 4,350 | 6,488 | 2,487 | 13,325 |
2017 | 4,770 | 6,268 | 3,906 | 14,944 |
2018 | 3,773 | 10,444 | 4,651 | 18,868 |
2019 | 3,773 | 10,444 | 4,651 | 18,868 |
2020 | 2,915 | 9,792 | 3,824 | 16,531 |
(對,官方數字就是2018和2019相同。應該是複製/粘貼錯了)
應用前面」轉換係數「的概念,基本上每年產生約 2.5萬的需求。
2020年10月由於海量EB2降級EB3,污染2021財年的數據,所以此方法在2021年不適用,可參考下面的PERM轉化計算。
綠卡入口計算2:PERM轉換率
除了EB1和NIW以外,EB2和EB3是需要PERM的,這兩類也是受到名額限制的主力軍。
由於 I-140 有升降級的重複,在正常年份做 moving window 平均是可以的,但一旦碰到奇怪的情況(比如2020年10月排期導致的海量降級),就會出現大量重複 I-140 需要調整計算。而PERM不受升降級影響,所以可以參考上面 I-140 的轉換率的算法,計算 PERM 到 EB2/3 綠卡的轉換率,然後再加回合理的EB1/NIW數字,獲得全部EB綠卡需求。
中國的名額
對於中國來說,由於 EB2 / 3 有印度作為MRC(Most Retrogressed Country)拿所有水平SO,所以中國的EB2 / 3基本只有 2,803 個名額。具體法律原理,可以延申閱讀 綠卡名額分配
EB1在2018年出現排期以前,中國穩定在可拿6000-8000名額的樣子。EB1在過去幾年出現排期。當中印同為MRC時(aka. 中印捆綁),中印一起拿水平SO。一旦中印解綁,則名額全部是MRC的,也就是全部SO給印度。目前因為疫情,2021年EB1重新回到C(即無排期)。這種情況是否會持續,還有待觀察。
中國的排期
經過剛才的所有計算,可以得知:
- 中國 EB 的需求:
- H1b 每年約新增 120,000,其中,中國占 20k - 25k。這其中 80% 將通過 EB 類獲得綠卡
- 沒抽到 H1b 的,暫時以 OPT / CPT / F2 / H4 等留在美國。這裏有後來找公民或者綠卡結婚的,也有與中國H1b結婚一起拿EB綠卡的。對於最後從EB類拿卡的人來說,如果他們以後再也沒有獲得 H1b,則會保持這些家屬身份直到與配偶一起獲得 EB 類綠卡
- 跨國類的 L1 和 L2 (這類一般都是拖家帶口,如果兩個娃就是全家需要4個名額),如果以後沒有轉成 H1b,基本是全家L1/L2身份直到獲得 EB 類綠卡
- 中國境內直接申請的 EB1a 和 NIW:基本上高校老師、醫院科室主任等需要發文章的職業都可以嘗試NIW,目前中國有大量中介在宣傳NIW並進行
造假包裝,而數據也顯示這兩年NIW人數暴增,從之前每年幾百人到現在每年2k+的140批准量 - 綜上所述,即使認為中國人都是運氣爆棚,所有境內的人都能最終抽到 H1b,計算綠卡需求只要算 H1b,那EB綠卡的需求也在 25,000 的水平上,這還不考慮中國境內的 EB1a 和 NIW。如果考慮到一些不是H1b的中國人(比如F1學生、H4配偶身份),實際需求比單純算H1b人數更高。
- 中國的名額為:
- EB1能保持全球Current的情況下,為 EB1 7,000 + EB2/3 2,803 x 2,總計 12,606
- EB1不能保持全球Current的情況下,則123類都是 2,803,總計 2,803 x 3 = 8,409
- 根據剛才的計算,每年的排期:
- EB需求是每年至少25,000
- EB名額只有 12,606 或者 8,409,取決於 EB1 是否排期
- 兩者一除,中國1年產生的需求,至少需要2-3年消化。也就是「排期晚1年,拿卡晚2-3年」的來由
- 注意這是理論計算,還要結合實際情況:
- 由於各種特殊情況,比如2008年經濟危機、2020年疫情,都會打亂排期。比如2008有些人從此離開美國,2021-2023因為疫情獲得了翻倍的名額
- 國務院也不是神,沒有全知全能的水晶球,他們只是按照收到的數字來排期,並且USCIS統計數字報給國務院也需要時間。中國的EB排期每幾年都會出現一次快進快退,就是由於缺乏及時的數據造成的。等國務院發現485收多了或者收的不夠,往往為時已晚,造成一時快進一時倒退。 排期表的制定 一文對此有詳細分析
- 所以,這個「一般趨勢」並不針對具體某個人或某個日期的排期,比如,並不意味着 2018年的路人甲 就必然比 2017年的路人乙 慢3年。長期看趨勢,短期看命。印度人最後一次快進是在2012年排期前進到了2010-05-01,然後倒退。直到2021年才恢復回2010年。如果一個印度人的PD是2010年5月1日,他就是眼睜睜在2012年差一天不能交485,然後活活等了9年才交上。當年交了485三個月就可以拿卡,現在485處理時間1-2年。這就是現實中的:排期差一天,綠卡差10年
如果去掉國別,中國能拿多少
剛才已經計算過,在目前體系下,中國的名額為:
- EB1能保持C的情況下,為 EB1 7,000 + EB2/3 2,803 x 2,總計 12,606,占 EB123 總名額 120,120 的約 10.5%
- EB2不能保持C的情況下,則123類都是 2,803,總計 2,803 x 3 = 8,409,占 EB123 總名額 120,120 的 7% 整
如果取消國別:
- 過渡期內:因為目前的 backlog巨大,在若干次「去國別」提案中,都有提供過渡期。不管是3年還是9年的版本,中國在過渡期內,都能拿到不少於10%的名額,並不比現在的法律框架下少
- 過渡期以後:當印度的backlog清空後,因為中國占 H1b 新名額的 20%,且是 F1 的絕對主力。當大家一起排期時,中國也會佔到 EB 綠卡使用量的 20% 以上
為什麼ROW極力反對去國別
除了中國印度,在EB123類里無排期的,就叫 ROW,Rest of the World。
- EB 總名額為 140,000,其中只有 20% 是由 H1b 獲得
- 對於另外 80%,主要都是因為 ROW 可以通過短期身份做 PERM 拿綠卡,不需要 H1b 三年三年續,也不需要 H / L 身份帶來的 Dual Intent 便利(只要能忍住暫時不離開美國),交了 I-485 拿到 Advance Parole 即可旅行
- 舉個栗子,加拿大人對於美國綠卡的最大抱怨就是,本來拿着TN簽證,每周都能回加拿大過周末,結果交了485以後居然不能回家了(TN簽證不能有移民傾向),必須等拿了AP才可以,簡直搞不懂,為什麼困美國三個月不能回家非要等AP,我不李姐。這時候中國人或者印度人應該給他一個蜜汁微笑
- 對於另外 80%,主要都是因為 ROW 可以通過短期身份做 PERM 拿綠卡,不需要 H1b 三年三年續,也不需要 H / L 身份帶來的 Dual Intent 便利(只要能忍住暫時不離開美國),交了 I-485 拿到 Advance Parole 即可旅行
- 如果去除國別,所有人都參加排隊,意味着 ROW 也必須加入排期大軍:
- ROW 本來 F1 畢業,在 3年 STEM OPT 期間就能拿卡,不需要參與 H1b 抽籤。即使普通OPT,只要律師動作快,在大廠batch perm情況下一年辦完 PERM 也是問題不大的,交了 I-485 就可以 EAD 繼續上班
- 現在他們也不得不加入抽籤大軍了,那能否留美就打了問號。
- H1b中籤率要繼續一路走低了
所以,本來對於 ROW 來說,只要人在美國,不管什麼身份,能找到僱主就等於綠卡穩了。現在要排期,就意味着增加了 H1b抽籤 這個不確定性。這已經不是「多等兩年」的事情了,而是能不能留美的原則性問題,所以必然招來 ROW 的各種激烈反抗。
當然,往好的方面想,ROW由於排期,可能排着排着就跟老美結婚了,走婚綠了,不搶EB蛋糕了,那就會少用 EB 綠卡名額,惠及已經抽到H1b的人。現在由於ROW無排期,整個流程還是比婚綠快(婚綠要滿2年去條件),顯然靠公司免費搞EB好過自己花錢請律師搞婚綠,所以ROW哪怕男/女朋友是美國人也是走EB而懶得走婚綠的(即使想入籍的,三年快速入籍也只需要配偶是美國公民即可,不需要綠卡類別是婚綠)
如果取消國別,印度人數會爆炸嘛
印度人要來美國,主流就是三條路:學生、H1b搬運、L1搬運
- 從學生數量上看,排期基本不會引起學生數量的波動。畢竟,有辦法去美國讀書的印度人,基本都已經去了。印度是一個貧富分化非常嚴重的國家,能來美國的家庭,包括教育水平、英語水平、家庭條件等因素,不可能因為排期短了而變化。對於印度人來說,只要能來美國,排期算什麼,反正美國公民21歲以後就可以給父母辦綠卡,大不了多生幾個美籍娃,然後等21年,就綠了
- H1b搬運的確可能會是個問題,但前文已經分析過關於印度搬運的網絡謠言,現在的搬運人數非常少了。如果新的去國別改革有針對H1b濫用的打擊(比如50/50規則,即人數超過50的公司,包括關聯公司和子公司,不可以僱傭超過50%的H1b員工。關聯公司以 IRS 的認定為準),也會重創 H1b搬運 這個業務模式。如果諮詢公司搬運想繞過這個限制,就得跟IRS鬥了,而IRS可不是紙老虎,分分鐘把他們罰破產
- L1搬運也可能是個問題,但L1本身的要求高於H1b,不具有大規模濫用的潛力:要麼是真的在大型跨國公司里工作,要麼就要有遠高於EB5的投資能力,專門設立跨國公司並實際運營業務。目前USCIS對於L1的審核已經非常嚴了,就連Microsoft Amazon之類的公司辦理L1也有被拒的,更不要說那些小公司了。
所以,以印度和美國的收入差異,能來美國的都是無腦來,排期算什麼,大不了娃21歲以後給父母辦卡。就像中國80/90年代很多人寧願偷渡來美國黑着洗盤子也不願意在中國一樣,指望靠排期擋住印度人,是沒有希望的。只有印度收入高了,美國吸引力下降了,他們才會不來。
在2019年算排期
2018 和 2019年,是去國別提案爭論很大的一年。如果在2019年進行中國的排期預測,將是史上最慘的:
- 中國留學生人數,每年都在創新高
- 2019年H1b 批准率,中國佔了近20%,史上最高。隨着川普對於IT諮詢公司的打擊(大量印度人在IT諮詢),中國H1b比例保持着逐年升高的趨勢
- I-140 批准量,中國從之前的六千多,猛增到一萬多。PERM數據也契合這一趨勢,所以這不是升降級導致的重複 I-140,而是實打實的真的多了
- EB1 出現排期,導致中國每年正常從 EB1 拿卡的 6,000+ 需求,會被卡在 2,803 的 country cap,從而導致 EB1 大堵車
- EB1 對於中國 PhD 的吸引力將下降,與其攢論文攢引用拼 EB1,還不如直接開始準備 NIW
- EB1a 基本全都能滿足 NIW,每年光這些人就能給 EB2 增加 2-3 年的排期
- EB2 被 NIW 堵死以後,PERM 類可以降級 EB3,去堵死 EB3
- 在中國的大量移民中介推廣 EB1a 和 NIW,一條龍包裝材料,拿到 I-140 就號稱」美國綠卡獲批「,反正人在中國的就是聽中介隨便吹,拿到 I-140 以後慢慢排期
所以,隨着留學生和H1b屢創新高,中國的離岸申請人增多、EB1 下沉 NIW、EB2 下沉 EB3,看起來,最終的劇本就是大家一起排到天長地久。按照這個情況,去國別是唯一的出路,否則中國新人的排期很快就會像印度和墨西哥一樣,往21年發展(因為美國公民21歲以後可以給父母申請移民,所以排期基本上到21年就結束了,後面就靠娃給父母辦綠卡了)
當然,人算不如天算,2020年發生了疫情,導致 ROW 的需求大跌,EB1 恢復 無排期,且 EB 從 FB 拿到了巨量名額(詳見 綠卡名額分配),暫時緩和了排期的問題。但疫情只是延緩,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要 H1b 數量大於 EB 綠卡配額,從長期看,排期越來越長是沒有懸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