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为什么有这么多backlog”的源代码
←
为什么有这么多backlog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必须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才能编辑页面。请通过
系统设置
设置并确认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2000年前的排期== 2005年以前,无论中印,EB的排期每年都有几个月可以是C的,甚至可以全年C。中印EB2最后一次全年C是2005年,EB3全年C是2004年。 那么,2000年左右,发生了什么,导致大批外国劳工涌入美国,EB 排期突然爆炸了呢?<s>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s> 排期根源于美国 H1b 名额的大放水,并且没有相应增加绿卡名额。只管来美国临时工作,却没有给足够的永久居民的出路。这故事要从1998年说起.... ==AC21 / ACIWA / H1b Reform Act== 1998年,随着90年代的互联网兴起,美国的短期技术劳工(H1b Temporary Worker)出现了名额用完的情况。在各方游说之下,1998年10月21日国会通过了 ACIWA,即 The 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and Workforce Improvement Act,把原 65,000 的 H1b 配额调整为临时2年 115,000,然后1年为 107,500,再之后应该恢复原始名额。 但2000年,又通过了 AC21法案,即 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in the 21st Century Act of 2000,进一步调整 H1b 配额为:接下来3年临时增加为 195,000,且非盈利组织豁免配额。这样,2001年的名额不仅没有像 ACIWA 预计的那样回到 65,000,反而 变成了 195,000 再加 非盈利组织。 2004年,H-1B Visa Reform Act,于2004年底和财政拨款法案一起通过(公交车法案),增加了美国高校硕士以上学历的 20,000 名额。 *1990 - 1998年:65,000 *1999年:115,000 *2000年:115,000 *2001年:195,000 + 非盈利组织无限名额 *2002年:195,000 + 非盈利组织无限名额 *2003年:195,000 + 非盈利组织无限名额 *2004年:65,000 + 非盈利组织无限名额 *2005年以后:65,000(本科)+ 20,000(美国硕士及以上)= 85,000,以及 + 非盈利组织无限名额 可以看到,由于 H1b 名额从1999到2003年之间,五年的大放水,以及非盈利组织的加入,直接导致了 EB 绿卡的大量需求。而EB绿卡每年只有 140,000,还含主申请人和配偶。所以,当1999年开始放水的这群人走完流程、办完劳工证开始,EB移民排期成为常态。【这里插个题外话,2000年初由于海量的劳工证申请,劳工部旧系统不堪重负,效率低下,所以于2005年用PERM系统取代了原来的RIR,Reduction in Recruitment,减少了很多环节,把批准时间从1-2年缩短到了1-2个月。由此可见这这一波 H1b 放水对于美国各有关系统的冲击都很大】 ==最近几年的H1b名额== 2004年的H1b改革法案要求,USCIS 需要公布每年H1b签证的统计数据。自2004起,每年移民局都会发布一份名为《Characteristics of H-1B Specialty Occupation Workers》的报告,汇报上一年 H1b 的使用情况。根据近3年的报告(2018、2019、2020财年报告),总结如下。 其中 *数字为 H1b '''批准数''',不是抽签数或者提交数 *新申请,即包括受名额限制的 85,000 抽签申请,以及不受名额限制的非盈利组织(以高校为主) *既有申请 包括:同雇主延期、同雇主修改(如换工作地点)、换雇主、增加一个兼职的H1b等 {| class="wikitable" | |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 |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8 |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9 |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2020 |- | |'''新申请''' |既有申请 |'''新申请''' |既有申请 |'''新申请''' |既有申请 |'''新申请''' |既有申请 |- |总数 | style="text-align:right;" |'''96,167''' | style="text-align:right;" |277,225 | style="text-align:right;" |'''87,894''' | style="text-align:right;" |247,067 | style="text-align:right;" |'''132,986''' | style="text-align:right;" |256,392 | style="text-align:right;" |'''122,886''' | style="text-align:right;" |303,824 |- |印度 | style="text-align:right;" |'''67,815''' | style="text-align:right;" |208,608 | style="text-align:right;" |'''51,353''' | style="text-align:right;" |192,641 | style="text-align:right;" |'''79,423''' | style="text-align:right;" |199,068 | style="text-align:right;" |'''73,717''' | style="text-align:right;" |245,777 |- |印度占比 | style="text-align:right;" |'''70.5%''' | style="text-align:right;" |75.2% | style="text-align:right;" |'''58.4%''' | style="text-align:right;" |78.0% | style="text-align:right;" |'''59.7%''' | style="text-align:right;" |77.6% | style="text-align:right;" |'''60.0%''' | style="text-align:right;" |80.9% |- |中国 | style="text-align:right;" |'''15,165''' | style="text-align:right;" |19,312 | style="text-align:right;" |'''18,025''' | style="text-align:right;" |21,675 | style="text-align:right;" |'''25,490''' | style="text-align:right;" |25,119 | style="text-align:right;" |'''20,798''' | style="text-align:right;" |30,799 |- |中国占比 | style="text-align:right;" |'''15.8%''' | style="text-align:right;" |7.0% | style="text-align:right;" |'''20.5%''' | style="text-align:right;" |8.8% | style="text-align:right;" |'''19.2%''' | style="text-align:right;" |9.8% | style="text-align:right;" |'''16.9%''' | style="text-align:right;" |10.1% |} 从每年新申请的批准总数上,还能看到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信号:由于 85,000 的总数限制,加上非盈利组织,往年都是略超 85,000。从2019年开始,突然增多了5万的非盈利组织申请。这背后的原因尚不明确,但推测可能是越来越多的人在通过这条路“先留下”。 ==网络谣言== 网上常见两个谣言: 1. 印度靠作弊获得每年 80% 的 H1b 名额。其实这是不对的。这个 80% 是 既有的 H1b 比例,包括了换工作、延期等情况。因为印度存在大量的绿卡排期等待中的 H1b,一旦跳槽或者3年到了,就需要再次申请H1b。所以在存量H1b里,印度的占比会明显高于别的国家。从上面的表格可知,对于每年的新增 H1b,印度最近3年稳定在 60%,中国最高是2018年的20.5%,最低是2020年的16.9%,平均18.9%左右。每年新增中国 H1b 三年平均 21,438/每年。 2. 印度留学生不如中国多,H1b拿好几倍,因为都是从印度搬运来的,对留学生不公平。这个说法曾经是对的,尤其是200X年那段 H1b 数量激增的几年,美国本土的供应量很低,只有靠搬运才能满足用工缺口。目前 H1b 的申请主力已经是境内人士了。我们看2020年的数字,来自美国移民执法局(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管理学校 I-20 的机构)https://www.ice.gov/doclib/sevis/pdf/data-CitizenshipSTEMOPT_2020.pdf 和 https://www.ice.gov/doclib/sevis/pdf/data-CitizenshipActiveStudents_2019.pdf {| class="wikitable" |国籍 |学生数 |STEM OPT数 |- |中国 | style="text-align:right;" |474,497 | style="text-align:right;" |31,124 |- |印度 | style="text-align:right;" |249,221 | style="text-align:right;" |63,744 |- |韩国 | style="text-align:right;" |84,071 | style="text-align:right;" |2,938 |} 可以看到,虽然中国的留学生数量远超印度,但印度的 STEM OPT 的人数是中国的 2 倍。STEM 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3 年 OPT 可以多抽两次 H1b。所以,虽然中国看起来留学生数量众多,但由于以文科、商科、艺术等非 STEM 专业为主,或者并没有申请 STEM OPT (比如直接回国的),实际上导致印度的学生在获得 H1b 数量上碾压中国学生:毕竟1次机会 vs. 3次机会,概率上,如果一次是 50% ,则另三次是 87.5% 中奖。 根据 ICE 的 2019 年 STEM OPT 数据,仅仅是 STEM OPT 持有人就有 135,960。再加上人数众多的 非 STEM 专业,以及从 H4(配偶)、L1/L2(跨国调动)、TN(墨西哥和加拿大公民的工作签证)、非盈利 H1b 转 盈利等等身份来抽签的,每年参加 H1b 抽签的人数保持 200k+ 应该是常态了。这其中,跨国“搬运”已经不再是主流了,甚至从数据看,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以2019数据,中国占 STEM OPT 比例是20%,中国占 H1b 新批准比例正好也是20%。印度占 STEM OPT 总数的 47%,印度占新批准 H1b 总数的 60%。先抛开一些复杂的因素不谈(比如:中国的性别基本平衡,而印度留学生以男性占绝大多数。他们的印度配偶若干年后也要以 H4 身份参加 H1b 抽签),即使认为多出来的全都是搬运,也只是总数的 13% 左右。 搬运问题,目前的确存在,但不至于像网上传言那样,占了 80% 等耸人听闻的说法。 ==H1b 的出口== 一个 H1b 的出路,一般包括如下: *靠自己获得 EB 类绿卡 *找美国人结婚,获得 FB 或者 IR 类绿卡 *离开美国,不再寻求绿卡(包括回母国、去加拿大或者欧洲等各种情况) 按USCIS数据,绝大部分(八成以上的)H1b 会通过 EB 渠道获得绿卡,而剩下的可能会通过 FB、抽签等方式获得绿卡。Historical data shows an overwhelming majority (greater than 80%) of the H-1B status holders who have adjusted status did so via employment-based preference categories, while a small minority adjusted status via family based, humanitarian, diversity, or other categories. ==绿卡入口== 根据移民局数据, 2017和2018财年,获得绿卡的人里,H1b分别占 37,001 和 31,561。The most recent LPR data compiled by the Office of Immigration Statistics (OIS) shows in FY2017 and FY2018, 37,001 and 31,561 H-1B status holders adjusted to LPR status respectively. 我们假定这里 H1b 转 EB (而非FB或其他绿卡)的比例就是前文所说的 80%,那么,从 H1b 身份转而使用的EB名额就是 37,001 x 80% = 29,601 (2017) ,以及 31,561 x 80% = 25,249(2018)。 [[绿卡名额分配]] 一文中讲到,EB 每年 140,000 个名额。两数一除,获得比例大概 20%。如果我们看 EB 绿卡申请人在申请之前的身份的话,只有 20% 左右是从 H1b 转到 EB 绿卡的,另外 80% 是其他身份。 很多人以为自己是 F1 - OPT - H1b - EB绿卡,以为这就是“主流”了。但实际上这只是 20% 而已,简直就是非主流。境内H1b 并不是绿卡前身份的唯一来源,甚至不是主要来源。比如,对于ROW(Rest of the World,中印以外)的 STEM F1 学生来说,因为 OPT 可以有三年,足够做完 PERM 并且提交 I-485 了,不需要参与 H1b 抽签。 所以,EB 绿卡的需求,主要来源于: *境内的 H1b (20%) *H4,包括H1b的配偶以及美国国外出生的子女。以上两条是中印获得 EB 绿卡的主要来源,因为排期 *其他各种身份,包括 L1、L2、TN、F1 等。这是 ROW 获得 EB 绿卡的主要来源 *境外申请:中印主要以 EB1a 和 NIW为主,以及 ROW 的各种各样,比如菲律宾护士、墨西哥牛奶工等(10%) ==绿卡入口的另一种计算方式:I-140及其转化率== 移民局从2018年4月开始,不定期公布 I-140 获批情况,可以用来预测backlog。这份表格最早叫做《Count of Approved I-140 I-360 and I-526 Petitions as of April 20 2018 with a Priority Date On or After May 2018 Department of State Visa Bulletin》,即:按照2018年5月的排期表,获批但尚在排期中的 I-140、I-360 (EB4)、I-526 (EB5) 数量。后来这份表格又公布过好几次,名称也改为《Form I-140, I-360, I-526 Approved EB Petitions Awaiting Visa Final Priority Dates By Preference Category》 这系列表格的问题是,这里并没有按照申请人去重,也没有看申请人是否已经获得绿卡。纯粹就是数 I-140 申请批准数,然后只要 PD > VB上的排期日,就计入。所以就带来了以下的问题: *对于 EB1,因为排期倒退,很多人其实已经绿了,还被计入一次 *对于 升级降级,比如 NIW 升级 EB1,即使绿了以后,这份 NIW 仍然会被计入 *对于 换工作等导致的重复申请,也没有去重 所以,如果使用这一系列表格,就牵扯到“转化率”的问题,即 1份 I-140,对应多少绿卡名额的需求? *重复率,包括升级、降级、换工作 *无效率,比如死亡、离开美国、结婚了走婚绿等。如果主副都有 I-140,副申请自己的 I-140 在这里也可以被认为放弃的 *家属率,一个主申请人会带多少家属 对于这些比例,如果单个估计,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偏差。因为:首先每个因素都没有公开数据,只能靠猜。其次,多个因子累加,每个多猜20%或少猜20%,累计以后就会产生巨大的差异。相反的,由于 I-140 库存数据是定期公布,且每年的绿卡发卡量也公布,可以通过 I-140 消耗量 对比 绿卡名额实际发放量,得到实际上的 I-140 和绿卡的转化率。这个比例,对于中国来说,一直稳定在 1.1 - 1.3 上。即,中国的一份 I-140,在不同年代大概有 110% 到 130% 的绿卡需求。举例就是,如果某年 I-140 批了 1000 个,那一年对应的绿卡需求就是 1100 - 1300 个。 按照移民局官方数据 https://www.uscis.gov/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reports/I140_app_by_country_FY2015-2020_Q3_Q4.pdf<nowiki/>,中国的 EB123 的 I-140 批准量为: {| class="wikitable" | |EB1 |EB2 |EB3 |总计 |- |2016 |4,350 |6,488 |2,487 |13,325 |- |2017 |4,770 |6,268 |3,906 |14,944 |- |2018 |3,773 |10,444 |4,651 |18,868 |- |2019 |3,773 |10,444 |4,651 |18,868 |- |2020 |2,915 |9,792 |3,824 |16,531 |} (对,官方数字就是2018和2019相同。应该是复制/粘贴错了) 应用前面”转换系数“的概念,基本上每年产生约 2.5万的需求。 ==中国的名额== 对于中国来说,由于 EB2 / 3 有印度作为MRC(Most Retrogressed Country)拿所有水平SO,所以中国的EB2 / 3基本只有 2,803 个名额。具体法律原理,可以延申阅读 [[绿卡名额分配]] EB1在2018年出现排期以前,中国稳定在可拿6000-8000名额的样子。EB1在过去几年出现排期。当中印同为MRC时(aka. 中印捆绑),中印一起拿水平SO。一旦中印解绑,则名额全部是MRC的,也就是全部SO给印度。目前因为疫情,2021年EB1重新回到C。这种情况是否会持续,还有待观察。 ==中国的排期== 经过刚才的所有计算,可以得知: *中国 EB 的需求: **H1b 每年约新增 120,000,其中,中国占 20k - 25k。这其中 80% 将通过 EB 类获得绿卡 **没抽到 H1b 的,暂时以 OPT / CPT / F2 / H4 等留在美国。这里有后来找公民或者绿卡结婚的,也有与中国H1b结婚一起拿EB绿卡的。对于最后从EB类拿卡的人来说,如果他们以后再也没有获得 H1b,则会保持这些家属身份直到与配偶一起获得 EB 类绿卡 **跨国类的 L1 和 L2 (这类一般都是拖家带口,2 - 3 个名额很常见),如果以后没有转成 H1b,基本是全家L1/L2身份直到获得 EB 类绿卡 **中国境内直接申请的 EB1a 和 NIW **综上所述,即使认为中国人都是运气爆棚,所有境内的人都能最终抽到 H1b,计算绿卡需求只要算 H1b,那EB绿卡的需求也在 25,000 的水平上,这还不考虑中国境内的 EB1a 和 NIW。如果考虑到一些靠配偶身份获得绿卡、自己不是H1b的中国人(比如F1、H4等),实际需求比单纯算H1b人数更高。 *中国的名额为: **EB1能保持C的情况下,为 EB1 7,000 + EB2/3 2,803 x 2,总计 12,606 **EB1不能保持C的情况下,则123类都是 2,803,总计 2,803 x 3 = 8,409 *根据刚才的计算,每年的排期: **EB需求是每年至少25,000 **EB名额只有 12,606 或者 8,409,取决于 EB1 是否排期 **两者一除,中国1年产生的需求,至少需要2-3年消化。也就是“排期晚1年,拿卡晚2-3年”的来由 **注意这是理论计算,还要结合实际情况: ***由于各种特殊情况,比如2008年经济危机、2020年疫情,都会打乱排期。比如2008有些人从此离开美国,2020获得了额外的名额 ***参考 [[排期表的制定]] 一文,国务院也没有全知全能的水晶球,他们只是按照收到的数字来排期。中国的EB排期每几年都会出现一次快进快退,就是由于缺乏数据造成的 ***所以,这个“一般趋势”并不针对具体某个人或某个日期的排期,比如,并不意味着 2018 就必然比 2017 慢3年。 ==如果去掉国别,中国能拿多少== 刚才已经计算过,在目前体系下,中国的名额为: *EB1能保持C的情况下,为 EB1 7,000 + EB2/3 2,803 x 2,总计 12,606,占 EB123 总名额 120,120 的约 10.5% *EB2不能保持C的情况下,则123类都是 2,803,总计 2,803 x 3 = 8,409,占 EB123 总名额 120,120 的 7% 整 如果取消国别: *过渡期内:因为目前的 backlog巨大,在若干次“去国别”提案中,都有提供过渡期。不管是3年还是9年的版本,中国在过渡期内,都能拿到不少于10%的名额,并不比现在的法律少。 *过渡期以后:当印度的backlog清空后,因为中国占 H1b 新名额的 20%,且是 F1 的绝对主力。当大家一起排期时,中国也会占到 EB 绿卡使用量的 20% 以上 ==为什么ROW极力反对去国别== *EB 总名额为 140,000,其中只有 20% 是由 H1b 获得 **对于另外 80%,主要都是因为 ROW 可以通过短期身份做 PERM 拿绿卡,不需要 H1b 三年三年续,也不需要 H / L 身份带来的 Dual Intent 便利(只要能忍住大半年不离开美国),交了 I-485 拿到 Advance Parole 即可旅行。 *如果去除国别,所有人都参加排队,意味着 ROW 也必须加入排期大军: **ROW 本来 F1 毕业,在 3年 STEM OPT 期间就能拿卡,不需要参与 H1b 抽签。即使普通OPT,只要律师动作快,一年办完 PERM 也是问题不大的,交了 I-485 就可以 EAD 继续上班 **现在他们也不得不加入抽签大军了,那能否留美就打了问号 **如果 ROW 留不下来,那就会少用 EB 绿卡名额 所以,本来对于 ROW 来说,只要人在美国,不管什么身份,能找到雇主就等于绿卡稳了。现在要排期,就意味着增加了 H1b抽签 这个不确定性。这已经不是“多等两年”的事情了,而是能不能留美的原则性问题,所以必然招来 ROW 的各种激烈反抗。 ==如果取消国别,印度人数会爆炸嘛== 要来美国,主流就是三条路:学生、H1b搬运、L1搬运 *从学生数量上看,排期基本不会引起学生数量的波动。毕竟,有办法去美国读书的印度人,基本都已经去了。包括教育水平、英语水平、家庭条件等主导因素,不可能因为排期而变化。 *H1b搬运的确可能会是个问题,但前文已经分析过关于印度搬运的网络谣言,现在的搬运人数非常少了。如果新的'''去国别改革'''有针对H1b滥用的打击(比如50/50规则,即人数超过50的公司,包括关联公司和子公司,不可以雇佣超过50%的H1b员工。关联公司以 IRS 的认定为准),也会重创 H1b搬运 这个业务模式。 *L1搬运也可能是个问题,但L1本身的要求高于H1b,不具有大规模滥用的潜力。 ==在2019年算排期== 2018和2019年,是去过别提案争论很大的一年。如果在2019年进行中国的排期预测,将是史上最惨的: *留学美国人数,每年都在创新高 *2019年H1b 批准率,中国占了近20%,史上最高。随着川普对于咨询公司的打击,中国H1b比例保持着逐年升高的趋势 *I-140 批准量,中国从之前的六千多,猛增到一万多。PERM数据也契合这一趋势 *EB1 出现排期,导致中国每年正常从 EB1 拿卡的 6,000+ 需求,会被卡在 2,803 的 country cap,从而导致 EB1 大堵车 **如果EB1大堵车,对于中国 PhD 的吸引力将下降。与其攒论文攒引用拼 EB1,还不如直接开始准备 NIW **能拿EB1的EB1a,基本全都能满足NIW,光这些人就能给EB2增加2-3年的排期 **EB2被NIW堵死以后,PERM类可以降级EB3,去堵EB3 *在中国的大量移民中介推广 NIW,卖点是”排期类似EB1,要求比EB1低“,一条龙包装材料,拿到 I-140 就号称”美国绿卡获批“,反正人在中国的就是听中介 所以,随着留学生和H1b屡创新高,中国中介的介入、EB1 下沉 NIW、EB2 下沉 EB3,看起来,最终的剧本就是大家一起排到天长地久。 当然,人算不如天算,2020年发生了疫情,导致 ROW 的需求大跌,EB1 恢复 无排期,且 EB 从 FB 拿到了巨量名额(详见 [[绿卡名额分配]]),暂时缓和了排期的问题。但疫情只是延缓,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要 H1b 数量大于 EB 绿卡配额,从长期看,排期越来越长几乎是没有悬念的。
返回至
为什么有这么多backlog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中文
创建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台灣正體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获取缩短的URL